真正遇到了大災,趙禎才越發覺得王寧安說的有道理。
如果國庫充盈,陳州出了問題,直接調撥糧食過去,半個月的時間,糧食絕對能送到。可如今呢,夏糧沒收上來,朝廷倉庫都空了一個月了。
京城沒糧,就要向周圍的府縣催要,讓他們拿出糧食,可問題是各個府縣也不一定有,就算有糧,大災之年,也不是輕易就能拿得出來的。公文往來,推諉扯皮,耽擱兩三個月,是輕輕鬆鬆。
賈昌朝能第一時間調撥幾萬石糧食過去,已經很了不起了。
可問題是五萬石打了水漂,一下子就把賈昌朝,還有趙禎逼到了絕路,不得不召開禦前會議,包括三司使曾公亮,禦史中丞歐陽修,還有兩府的相公,全數聚齊。
賈昌朝眼睛帶著血絲,“陛下,臣已經下令去催,另外臣鬥膽懇請,向陳州當地豪強借糧,凡是借糧的,朝廷都賜予官職獎勵。”
好嘛,直接把賣官鬻爵的這套都拿出來了,可見賈昌朝是真急了。
難得,一肚子大道理的富弼、王堯臣等人沒有反對,唐介想要張嘴,可一想到幾十萬人生死存亡,也只好閉嘴了。
“賈愛卿,如此算來,陳州能支援多久?”
“一個月!”賈昌朝道:“老臣做不到,願意受罰。”
趙禎又道:“那一個月之後呢?”
“夏糧該收了,臣讓官吏加緊催要,然後直接把糧食運到陳州,務必讓災民活下來。”
“夏糧能調撥多少,又能維持多久?”趙禎繼續追問道。
賈昌朝看了眼曾公亮,“三司那邊估算過沒有?”
曾公亮臉色很難看,猶豫道:“夏糧調撥陳州,最多隻有50萬石,因為超出了50萬石,就會影響京城漕糧。如果京城缺糧,那可是上百萬人的生計,這個後果誰都承擔不了。”
大家夥深以為然,汴京是大宋的腹心首腦,無論如何,也不能出現饑荒,不然事情更大條了。
趙禎道:“50萬石也不少了,能撐過去嗎?”
“不能!”歐陽修發話了,他在河北救災過,很有經驗,“陛下,這50萬石,如果透過漕運進京,做少也能剩35萬石,可是如果運到陳州,只怕能有15萬石就不錯了。”
怕趙禎不明白,歐陽修給他講解了原因,各種運輸方式當中,水運是最便宜的,損耗也最少。
大宋立國近百年,為了養活京城的官老爺兒,那是費盡了心思,修出四大漕運河流,一路暢通無阻。
可陳州不一樣,道路非常差,又有流民,沿途要派遣人馬護送糧食,光是路上損耗,就要一半以上,加上牲畜草料,官吏貪墨等等問題,能到老百姓手中的糧食,15萬石已經算是不少。
如果災情不嚴重,或許還可以應付……
趙禎只好點頭,讓政事堂即刻去操辦。這幫人都走了,趙禎揉了揉太陽穴,苦笑著看了眼陳琳,“老百姓有句話怎麼講?叫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