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闖出西陵峽,一路向東,奔入了南津關,再向下就投入了江漢平原的懷抱。
古詩云:“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說的當是此景。
南津關,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大峽谷”,是江水擺脫高峽深谷束縛的最後一個關口。
南津關的北岸下面,有一個古渡口,人稱津牢渡。渡口另一邊,有一條溪流,是江水東下中分出的一條小小的分支。
溪流不寬,蜿蜒曲折,如帶似練。
蜿蜒的盡頭,有一片密不見天的樹林,樹林的盡頭,接著一座高不見頂的山巒。就在山巒之下,樹林之邊,有一孤零零的村落。
村落不大也不小,人口不足百戶,卻也近了百戶。
村落末頭,靠山巒的一邊,有一座小小的莊園。
村落名喚吳村,只因這村中人多姓吳。而村末頭的莊園,吳村中人卻喚作止水山莊。
如此普通的村落裡,為何會有一座如此別緻名字的山莊,村中人都說不上來,只道祖輩上就一直這麼叫下來的。
正是開春時分,雨下得極密,如蠶絲交織著深青的大地。
雨絲交織著密林,打溼了林中的泥地。
天才矇矇亮,溪水還籠罩在一派乳白色的寒煙中,村中之人就已起了身,忙碌了開來。
江水邊上的村子,主要靠打魚為生,兼於挑夫和搖擼。
相對於村中的忙碌,止水山莊內,卻如它的名一樣,平靜如止水。
因為若大的莊園早已荒廢,只有莊園近門的西院小屋,被新近翻修過,住著村中幾戶孤兒寡母。因為無力出外勞作,只能呆在這偏角的莊園西院內,靠著為村裡人縫補衣物和漁網為生。
天上落下的雨絲很密。天雖已大亮,卻依然看不到一絲日光。
“大哥哥,你在做什麼啊?”西院一角的長廊下,一個七八歲大的小女孩。正歪著頭好奇的問著一個十五歲模樣的少年。
面對女孩的尋問,少年只帶笑的答應了一聲,並沒有回答。
就見少年從居住的屋中拿出一個小木廂,開啟來從眾多隔層中抽出一格,自中間取出一張薄如嬋翼的膠質薄膜。
少年拿起這片薄膜對天細細的看了看,然後輕輕拭平,小心的鋪於小桌面上事先墊好的棉紗紙上。
然後又從木廂的其他隔層中,逐一拿出了膠泥、小刀、小鏟、鋼絲圈兒。還有幾小瓶,瓶內或裝著奇怪的粉末,或裝著說不出顏色的料水。最後少年又自木廂中取出兩個漂亮的小錦盒子。和之前取出的所有東西一起,整齊的擺在了小桌之上。
放好物品,少年坐在桌前,自錦盒中取出塊膠泥輕鋪在薄膜上,細心的捏塑起來。
“大哥哥。這都是什麼啊?”小女孩又好奇心的問道。
少年微笑著,笑得很自然,好像他天生的就有著這樣一張笑容:“小妹妹,你聽說過人皮面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