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星空通用航空>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太平洋星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太平洋星系 (1 / 2)

時間,對智慧生命不止是誘惑,同時也是酷刑。

文明的奇蹟同樣要遭受時間嚴厲的考驗。

兩百多年的航行,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危險,槍騎兵IV已經殘破不堪,起航時那充滿金屬光澤的前端椎體防護,此時不但坑坑窪窪,還佈滿了或厚或薄的巖塊與冰岩混合物,第三段主功能區外層的人員生活區也缺了一塊。

時間比預期要長了十多年,因為在路上遇到了幾次不得不減速或繞道的危險。

“艦長,已達到星內巡航速度。”艦橋內,領航員淡漠的聲音響起。

艦橋主顯示牆上,恆星光雖不強卻已經能壓住其他星星的光線。

“知道了,我去通知其他人。”

家園系統內,很快出現一條針對所有船員的通知:槍騎兵IV接近任務地點,請A6組做好下線準備,其他船員即刻起允許自由上下線。

家園系統可以讓船員嘗試多種多樣的人生,但即使是千挑萬選的船員在經歷兩百年的折騰後,也一個個變得麻木不堪難有情緒波動。或者對於人類這種生命,讓他們像地球休眠人一樣保持更少的記憶量才是仁慈。

航行期間所有船員最少20次最多50次的下線,因精神與身體問題淘汰率不知不覺也到了26%。

烈陽也藉著槍騎兵任務,明白了之前的槍騎兵們為什麼不能成功。

那從根本上是個機率學問題,殖民艦的個頭越大和航行時間越長,成功完成任務的機率就越低,只有像槍騎兵IV一樣取消長休眠制,透過提高輪班密度才有可能規避掉大部分危險。

然而即使是槍騎兵IV,相信只要目標地遠一半,到達目標的成功率也會無限接近於零。證據就是家園系統中最近三四十年,絕大部分船員已經失去主動性,哪怕變更家園系統的世界結構,多數仍然只是應付生活而已,另一項難處則是艦船耐久的問題,10%光速的狀態下,小小的石頭高溫裂解後的液體與灰塵就能對艦船造成足夠的傷害,時間越長髮生警戒失誤的可能越大。

沒有曲速就進行星際航行果然還是太難。

啟動船員全體自主喚醒後,烈陽把注意力轉到槍騎兵本身。

殖民任務看似就要圓滿完成,實際上從現在起最難的部分才剛剛開始,物理動作會由船員和機器人共同執行,他所要負責的是安排各種作業順序,到達目標軌道前儘可能對槍騎兵完成修復而不是不顧一切的開始殖民程式。

先行指定下線的A6組根據艦長的指示,逐一對各損點執行細緻檢查,並統計出修復所需的物資、人力、機械。

在此期間,烈陽解鎖了AB組的通道。

看起不起眼的事情,大批陌生同僚的出現卻大幅度啟用了船員們逐漸消失的熱情,即使沒有到自己的輪值期,也會自主幫助同僚。

並非船員們都多麼高尚,單純是回家無望的此地,槍騎兵上所有的人都是家人,哪怕是陌生人。

槍騎兵進入巡航速度一個月,各受損較小的設施逐一恢復,增大了活動空間,通道的恢復也讓人員行動線路更為方便。

對槍騎兵而言,活動空間的增大並不單純增大了內部的人員活動區間,更多減壓艙的恢復讓人員和裝置讓外部的工程更為便捷。

到這一步並沒有完成準備動作,只是為下一步清理了環境障礙,接下來有三個重要工程。

第一項是恆星帆,它本身在槍騎兵建造時就自帶了,現在需要修復因航行環境鎖死的部分,開啟後還需要一定程度的修補,這東西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槍騎兵減速,同時補助一定量生活能源。

第二項是槍騎兵的各種子艦檢修、修復,包括槍騎兵掛載的空天艦,內部封存的軌道衛星、軌道裝置回收船等。封存裝置問題不大,主要難點集中在空天登陸艦上,有一艘被砸了個坑,它們和外太空航行器區別很大,槍騎兵上雖然有備用的耐熱材料,但沒有真正的空天飛機生產線,修復後也不能用來載人只能進行貨物投送。

第三項則是殖民任務的關鍵,為槍騎兵建設額外外掛,包括空天艦接駁/物資備載外掛、克隆外掛。槍騎兵本身的設計是要確保完成遠距離航行,因此非必要的掛載物一個沒有,後續行動的航行速度越來越低,自然外形上就沒有了嚴苛的要求,可以根據任務自行改造。

各種任務裝置逐一完成最後的檢修、修復與配置,槍騎兵也終於進入目標30AU的最終定位環節。

為槍騎兵任務重新命名的太平洋星是一顆A類星,恆星表面呈現白色趨藍,質量約太陽的兩倍,目標行星公轉軌道距離恆星為3.2AU,面對溫度更高的太平洋星是個很合適的距離,在確認目標前已經能斷定有液態水和氧氣。

槍騎兵的裝置是最好的裝置,但是在巡航速度下並不怎麼好用,在30AU以內的距離槍騎兵的速度已經減慢到1500公里每秒,才能對目標行星進行較精確的成分檢定。

人類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哪怕大氣中有0.1%的非常規氣體,都可能是致命的,遠端的測定連1%的精度都很難達到,別提其他的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