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工業星K35G1E12上空,唯一級太空蟲母多妮婭內。
一個由活體細胞構成的偏簡易星圖旁,肥蟲君與他其他三位魔王夥伴們或站或坐或爬在某魔王頭上充當八爪帽。
兩線作戰的蟲群已經打的不可開交,魔王們卻似乎很悠閒,但這也只是表象而已,魔王也有魔王頭疼之處。
“要舉手投票嗎?”安靜了許久,肥蟲君先打破沉默。
“舉手的結果很明顯,我想再等等訊息。”幽靈狀的麵粉否決掉投票。
肥蟲君點頭,似乎是同意了繼續等訊息,不過人卻立刻吩咐旁邊:“多妮婭,全部主力部隊在K41周邊執行準備動作。”
“預計83%將於四小時五十分後完成準備動作,全部蟲群完成準備需要十一小時。”
“那就83%,其他的保持原指令。”
“遵照您的吩咐。”
魔王們並不願意去打K42,可惜左翼星區的崩壞使他們的選擇變得十分有限。
是左翼星區留守的兩位魔王太菜?還是過於輕敵?
其實都沒有。
問題只在於蟲群不具備超空間通訊的能力。
而線上下,大魔王們某些層面也受著類似於NPC扮演者的限制:可以自由下線,但是某些情況下,下線時不能進行“魔王碰頭會”。因為整個水下基地包括居住艙對接、移動,都是自動系統控制,也無法透過手動方式繞過水下基地主體完成會晤。
基於這種各區不同的坑人許可權,左右翼蟲群難以完成計劃外的臨時同步行動。
魔王們決定攻擊K41K42的時候,已經預估到可能發生此刻的情況。
只是左翼蟲群佔領地太少,有幾顆行星因為前期的緊急擴張過度挖掘,之後為幫助右翼爭取時間投入了大量兵力執行消耗戰,還有後面魔王章魚帶一堆跳過冰區。到現階段,實質上左翼那幾顆能提供資源的行星在後續戰爭中已經沒有太多潛力,蟲群必須做出抉擇。
拿下K11看似是個不錯的選項,可是隻要仔細想想,就明白是個陷阱,一個大銀河時代自帶的地圖陷阱。
消滅K11守軍,以此刻蟲群的整體規模已經不存在任何困難,即使人類會動用那種黑洞般的東東,蟲群也有足夠的力量滅掉K11並留下一支足以封鎖當地的蟲群,但是然後呢?
然後面對MR243,蟲群會難以寸進,這該死的星際橋只有一個出入點,防守方只需死守直徑不到零點三AU的範圍,人類打不贏了還能不斷丟那些黑洞般的東東,蟲群沒有任何突破可能,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要透過冰區繞後作戰。
既然最後都要利用冰區偷渡,還不如先拿下K41K42地區,利用星際橋的特殊防守優勢,大幅度縮減蟲群在地區控制方面的兵力投入,後面才能投入足夠的兇猛的蟲潮,無視冰區的隨機性達成最終戰略目標。
而此刻,魔王們想等待的,是某種“喜訊”。
在K11對左翼星區動手時,執行反撲作戰,所動用的力量佔據右翼蟲群兩成和大部分蟲群控制的人類戰艦,除了破壞之外,還有個重要任務,散播麵粉君的感染源。
本次散佈的寄生蟲分為兩類。
一種更像初代寄生蟲,會直接取代人類包含大腦和脊椎在內的神經系統,區別在於他們的外觀、行為不會與人類有任何外表差別。
依據魔王們蒐集到的資訊,有很大把握確定人類已經捕捉到初代寄生蟲,定式思維很容易就把相關人員套進去,在K11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混亂狀態下,幾乎可以肯定有不少寄生體會成為漏網之魚。
另一種寄生蟲則類似於“資訊釋出器”,透過讓寄生體產生特殊的資訊素,改變寄生體的任務目標。比如原有的二號寄生蟲產生的寄生體,主要行為目的是將所知資訊回傳至蟲群佔領區,透過資訊釋出蟲的幫助,則會將其行為目標變更為“繼續潛伏”、“向居民星滲透”、“增加寄生體”等。
總之,本次散播的最後目的,是大幅度擴大蟲群在人類社會中的“眼線”,希望能遍佈整個MR星團人類控制區。
若能做到這點,只要“恐怖攻擊”的指令發出,幾乎能確保人類在不短的時間裡,玩家以外的軍事勢力大部分都會進入戒嚴狀態,不太會有工夫來管K41K42地區後面的事。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實際上人類對付寄生蟲的手段實在有夠多,魔王也不能確保沒有漏洞,只能保證人類現有的普及技術,暫時沒辦法大規模排查新的四號寄生蟲,至少會給寄生蟲的擴散留出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