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有一定射程優勢的民間武裝艦隊中,位置靠後的黃金號與海港號暫時不會直接面對威脅,所以將此時的主要工作投入到解析蟲群武器的方面。
球形火焰的能量級別處於微量,可以理解為自然火焰。自然火焰在太空裡也是球形,但在沒有氧氣支援的情況下即便是爆炸也只是個閃光,而戰場上的火球燃燒時間至少也在四十秒以上,感覺上就像是個燃氣瓶加氧氣瓶的組合在放火一樣。
火球的能量不高,即使會發光對精度的影響也有限,大部分艦船開火都不依賴光學系統。可是有幾點是無法忽略的,蟲群的電漿團本就有一定對高能射流的斥力,再加上火球的因素,或者一會兒還有等離子束什麼的,攔截武器的效率會比攔截常規彈頭低很多。另外,持續燃燒的火球必然有物質基礎,燃燒後會在太空裡留下大量氣態或液態微粒,會降低高能射流的能量級數。
隨著前出偵察艦們共享的情報細節增加,黃金號的工作有了更多資料支援,並且捕捉到火球的來源為實彈。
同時較近的物理成像顯示火球在燃燒初始瞬間的焰色反應有問題,在第二主機豆豆的幫助下列出幾種可能後,潘文和戰術組一致認為該發射物具有化學反裝甲能力。
在太空做燃燒生成稀薄氣體屏障,對戰艦可作為穿甲燃燒彈使用,如此一來火球武器就不再是生僻戰術專屬,完全可以當做常規消耗武器應用。
剛剛把初步分析結果被快速發往公共資訊頻道,戰場上的情況又有所變化。
從戰場還原畫面看到熟悉的等離子射流,潘文知道大蟲動手了,相比在MR251遇到的那批,這波蟲子的武器構成似乎更為複雜,除了標準的等離子射流,還有散佈型的短射流、以及疑似鐳射武器的無光高能反應。
哪怕潘文不願承認,戰場上新生成的資料也在宣告蟲群的武器已經不比人類差太多了,也許精度還有所欠缺,卻遠遠也超出了“歷史”人蟲大戰中蟲群的能力而更具威脅。
蟲子此時的武器型別雖多,可後方不是主攻方向,大蟲加入戰鬥後給民間武裝艦隊造成了些困擾,卻始終沒能突破三到四萬公里的近防線。
黃金號將儲備的以及剛剛分析的蟲群武器資料釋出到公共頻道後,見蟲群沒有繼續投入更多型別的攻擊,將資源轉向整個大戰場的情報蒐集。
負責右翼的艦隊遭到的抵抗更為猛烈,從公開的通訊中能看出來似乎蟲群在那邊投入了超巨型蟲,不止防禦能力強過黃金號曾經在E7對付的那波,貌似也發展了遠端攻擊手段。
黃金號和海港號不能單獨離開民間武裝艦隊,超空間資訊綜合系統對於高頻高能反應區域的解析又無法太精確,就算潘文再怎麼想看巨型蟲這會兒的狀態也不可得。
整個戰鬥過程持續了近半個小時才進入收尾階段,蟲群似乎沒有一決勝負的意思,之後任由聯合艦隊進入K30E4的遠軌。當然可能性更大的是蟲群此時已經在K30周邊星系作亂,在本地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這支規模龐大的人類艦隊。
臨時遠端通訊機開始組裝,隨民間武裝過來的運輸艦隊也在周邊假設防禦與偵查平臺,聯合艦隊在稍作休整後就對K30E4發起了毀滅作戰。
因為有曾經人蟲大戰的經驗,聯合艦隊並沒有使用會導致行星解體的攻擊手段,只是護衛著毀滅者艦隊進行軌道轟炸。
轟炸的事情進行的不是很順利,蟲群在大氣內有空軍,甚至還有能直接從地表轟擊低軌道的電漿蟲。而軌道轟炸為了確保K30E4重新冷卻的可能,卻不得不放棄滿載打擊模式。另外時不時從大氣層裡衝出來的蟲子也會給艦隊帶來少許困擾,攻擊效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聯合艦隊似乎無意改善轟炸效率,否則無論是投入大氣往返戰機,或是投入常規戰艦對地面攔截體進行定點清除,都是不錯的辦法。
雖然能理解聯軍各方都不願意擴大損失,但在民間武裝眼裡就顯得比較浪費時間了,他們還指望跟著聯合艦隊後面撿點便宜的。
轟炸蔓延到四分之一的大陸面積時,臨時遠端通訊機的除錯已經完成,馬上就有大量資料充斥在各頻段裡。
然而還沒等有效資訊整理出來,場上發生了一件完全沒有想到的異變。
一艘輕型巡星艦對臨時遠端通訊機開火了!
臨時遠端通訊機部署時間長,很難直接投入作戰前線使用,為了提高機動能力,諸如武器、要塞級裝甲等根本就沒有,同樣此刻剛剛啟動的遠端通訊機也沒來得及開啟護盾。
更嚴重的是聯合艦隊指揮官沒有第一時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竟然先向發起攻擊的戰艦提出警告,於是臨時遠端通訊機遭到了第二輪三門主炮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