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恆星在數億公里外散發著光芒,寂靜的深空中突然產生一陣扭曲,一堆金屬戰艦不知從何處冒出來。
“BOSS,目標K23跳躍動作完成。”
“辛苦了。娜傑日達,半個小時內完成換崗工作,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
“明白。”
在K11站樁的時間太長,搞得潘文對連續的超空間機動有少許不適應,休息數分鐘,等周邊初步情報彙集,才開啟艦隊會議。
“各位的艦隊沒問題吧。”
“正在檢查,應該沒事。”“我公司艦隊情況良好。”……
“那好,大家跟隨本艦隊逐步進入低速巡航,接下來就看納爾財團的了。”
潘文此時帶著各財團、公司的代表艦隊離開K11跑到K23,是專門來賺錢賺聲望的。
K30蟲群的啟動,幾乎是在幾天內就導致KT星團右翼星區產生****,不僅僅是已經遭到蟲群感染的地區,連編號在20以內的星系局勢都有些不穩。
坐鎮K11多時的潘文第一時間判斷兩撥蟲群勢力距離拉近之前,會有一小段空檔期。
有僱傭軍的情報支援後,帝國和聯邦對蟲群已經不再是有守無攻被動防禦,對蟲群可能存在的行星進行板塊級打擊會降低蟲群聚集力量的速度,蟲群短期內很難快速的增強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等K30的蟲群的觸角能摸到星際橋。
另一方面,K30蟲群造成的恐慌,會導致K12至K27一線部分民間與官方武裝對K11進行規模更大的支援,以保證戰略撤退路線不被截斷,這與他們是否有信心對K30蟲群進行逆襲沒有關聯,只是攻守平衡考慮後的必然結果。
作出判斷的潘文沒有猶豫,立刻與K11對蟲群自衛抵抗部隊中的各財團、公司進行連續數日的磋商,於是有了他帶隊跑來K23的一幕。
有趣的是,身為曾經的大海盜,潘文這回帶艦隊接近K30蟲群感染區,卻是來反海盜的!
潘文從來沒把自己當成某個陣營的忠實成員,他覺醒者的身份告訴他,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K30蟲群現身使恐慌大面積擴散、吸引官方武裝的同時,因官方執行力下降會催生出新的海盜利益團伙,而新海盜利益團伙逐漸擴大後,各中小國家的官方勢力會受到很大程度的牽制,無法真正聯合全部力量對蟲群實施反撲。
意思就是新的海盜利益團伙,實際上會變成K30蟲群橫掃KT星團右翼星區幫兇,其存在的惡劣影響要遠遠超過賽格伊斯這個制度還算完整且傾向於地下貿易的海盜聯合體,是一個必須被壓制甚至消滅的群體。
而在這次的反海盜行動中,潘文說服其他自衛抵抗部隊的成員參與,也是用利益刺激。
現在仍然留在K11的財團、公司,不是家大業大產業難以出手,就是十分守舊的商人,或者說是吝嗇都不為過,這些團體在安全和商業利益的選擇中更傾向後者。用資料說明,可以理解為一般商人會為200%的利益冒生命危險,現在還在K11的這幫夥計50%利益就足夠他們放棄考慮安全問題!
潘文只是提供少量的作戰記錄並跟他們好好分析KT星團右翼星區的走向,就足以讓他們看到滿太空裡遊動的金山,一直拖延到今天才來到K23,主要是各方都要處理一些細枝末節。
有利益團體的支援,又有反海盜的大旗掩著,潘文就不用擔心僱傭軍會弔在後面趁機打他,雖然獲取戰利品的效率會因艦隊規模增加而下降,但至少是個各方面皆大歡喜的局面——除即將遭到外來勢力打擊的新生海盜們。
首站選在K23也是有些講究的,K23整個星系裡只有一顆環境和大小都很差勁的居民星,人口連居民星平均值的十分之一都沒有,在十億以下。在居民守備需求偏低的情況下,K23卻有著兩個空間貿易基地和本區域裡分佈範圍最大的小行星帶。守備力不強,良好的貨貿環境,複雜的作戰環境基礎,如果再加上蟲群帶來的威脅,就是個天然的海盜滋生地,實際上它以前就是不服賽格伊斯制約的零星海盜出現較多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