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最後一天的晚上,死亡之海非信標區內,一支艦隊正在集結。
“第三中隊全艦到齊。”
“第五中隊已經進入觀測距離,預計十五分鐘內入隊。”
艦隊集結的各種資訊,正從各處彙集到本次行動的各指揮中心,戰役指揮艦上。
大銀河時代的太空艦船科技到今天,發展出的指揮艦多種多樣,有本身還兼職主戰艦的,有戰場醫療中心和船塢型等後勤類的,也有毫無其他功能的純指揮艦。此刻在非信標區負責本次行動指揮的,便是強化了通訊安全與對抗電子戰能力的指揮艦,型號為“小鹿級”的伊斯帝國上一代軍用指揮艦,雖然沒有全尺寸主炮和載機機庫,噸位仍相當於中型護衛艦,人員及通訊裝置容納量遠超一般輕型巡星艦。
為了這次籌謀了很久的大行動,現場就有十艘小鹿級指揮艦,每一艘的人員配備僅是戰術組就有三十個,每個戰術組都有專門的通訊班。
現場全部的艦船都來自同一個玩家團體,在擁有專業指揮艦的情況下,本行動取消了各艦隊組長、隊長的大部分指揮權,採取以指揮艦為中心的全平面指揮模式,作戰指令將直接下達至各艦艦長。不過組長、隊長們並沒有上指揮艦幫忙,仍留在各艦隊做好處理如指揮艦指令無法及時下達之類緊急情況的準備。
半小時後。
“全艦隊集結完成,排除掉一千一百艘處於維修期的,實際集結共三千二百六十艘各型艦船。”這是總指揮艦上對集結資訊的最後報告。
總指揮艦是一艘電子戰攔截艦,和負責平面指揮的小鹿級任務不同,它在之後的行動中僅負責釋出戰役指令,諸如攻打某個方向,要拿下什麼點。它本身不負擔前線作戰任務,因此也沒有使用護衛艦,而是用了一艘剛剛從退役戰艦中淘到的電子戰攔截艦,這船有很強的抗磁暴和電子戰壓制能力,作為攔截艦在惡劣環境下比常規戰艦擁有更強的攔截精度和範圍。
“嗯,按之前的計劃,等外面的訊號來就開始作戰,賽格伊斯今天必須拿下。”若不是為了這個目標,根本不可能有其他任務會召集如此數量的戰艦。
與賽格伊斯互相折磨了幾個月,並沒有被小計謀陰到的日暮王朝對死亡之海做了全面細緻的研究,有了在非信標區認路的能力,是本次行動的基礎,也是這個龐大的玩家組織的優勢。在死亡之海認路,可不是依靠經驗就夠,在粒子風暴影響下,艦船導航系統出現偏差實在太正常不過,要不然也不會被稱作死亡之海了。
行動的時機選在此時,因為日暮王朝的前期安排有了結果,賽格伊斯此時兵力正虛!
前幾天包含日暮王朝在內的幾個玩家組織進行了一次聯合行動,日暮王朝為了戰略目的,不得不讓別的團隊佔些便宜,第八中隊作為當時行動的先導部隊,以幾乎全滅的代價全殲了賽格伊斯第三機動艦隊和五號航線護航艦隊!
滅掉一個BOSS滿地跑的機動艦隊所付出的代價著實不小,可也是這一戰讓日暮王朝看到了吃獨食的希望。
日暮王朝集結全部力量後,只要不同時遭遇多個機動艦隊,毀掉複數機動艦隊已經不存在物理困難。之前這個龐大的組織面臨的困難只是全員集結的代價太大,幾千艘戰艦閒下來等待行動程式,每時每刻都有巨量經濟和經驗損失,如果在作戰中再出差錯,對這個組織就是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在真正打破三個機動艦隊未敗神話之前,日暮王朝的高層遲遲不願進行最終作戰。
完成集結的日暮王朝就是個燒錢機器,幾十萬船員的餐飲不去提,幾千艘船超空間跳躍的費用就是這麼大的組織首腦,想想也是心驚膽戰,所以行動是容不得任何差錯的。除了主艦隊之外,只要是玩家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了。
由於一些佈置和運氣,來自外部的訊號在集結完成後不久就到達了,總指揮官一聲令下,龐大的艦隊開始向賽格伊斯靠近。
這個外部訊號在玩家眼裡是很精妙的一步,然而在賽格伊斯眼中就不是那樣了。賽格伊斯第二機動艦隊剛剛在三號航線處理了一個小衝突,突然有僱傭軍艦隊群公然出現在二號航線信標區內!兩條相鄰航線的信標是有交點的,賽格伊斯第二機動艦隊無論如何會被派去二號航線,至於第一機動艦隊會不會去,那就不用管了,此刻的日暮王朝根本不用把單獨的一支機動艦隊放在眼裡。
死亡之海里艦船的航速無法太高,可是本次的行動也不允許日暮王朝的艦隊太慢,因為根據情報,賽格伊斯所在小行星堆附近新增了偵察網。估算過賽格伊斯的偵察網鋪設能力後,艦隊在距離一千多萬公里處就突破了死亡之海正常航速,並造成了一百二十艘船的非戰鬥損壞後衝入了小行星堆中。
賽格伊斯的石頭機雷此刻並未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但“幸運”的是第一機動艦隊在偵察網提前發現敵情後被調回來了。
然而即便是賽格伊斯第一機動艦隊,也沒敢正面上,只是協同賽格伊斯的立體防禦設施成了防禦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