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星系外不足三光年處。
“我主,多妮婭已經完成了二十光年內的星圖計算,一次跳躍到達星圖密碼中名為K30的星系,可行性為98%。”
唯一級太空蟲母多妮婭的盲腸……不,擬人體正在向體內的肥蟲君報告。
經過了兩個月,多妮婭和肥蟲君的變化都很大。
肥蟲君從之前僵硬的惡魔狀態脫離,已經十分接近人類,除了膚色偏紅,也只有一些關節處還保留著部分角質區。這種改變耗費了一些技能點,但並非毫無意義的浪費,透過新的技能,他再對蟲子進行改造時已經不在需要幾十世代的突變,需要的只是更多的精華和時間。
聽起來好像完全是歷史的倒退,其實不然。
利用突變蟲進行進化,首先就要將細胞活力提升至極限,把壽命縮到最短來體現世代繁衍中的突變,世代繁衍的過程實際會使精華總量降低,產生一些浪費,另一方面在壽命短到極致的時期,突變中的蟲子也毫無作戰和行動能力。
新能力脫離世代突變的束縛後,在進化過程中可隨時終止,被進化個體也能維持進化前的能力,進化變成像學技能一樣不知不覺就完成了。
相比肥蟲君的變化,多妮婭的改變應該算是翻天覆地了。
成長到完全體的多妮婭現在是個長度超過七公里的巨型物體,紡錘型的外表更為幾何化,漆黑而不反光的顏色與太空背景融為一體,外觀上已經無法認出是一隻生物了。
而在內部,肥蟲君的指揮和生活區也進化出了結晶化的地、牆面,加上瓷器光澤的裝飾物,不但不像生物的內部,反而還頗具時代感。
長相僅是一方面,完全體的多妮婭已經是真正意義的蟲族中樞了,雖然一次只能製造兩隻半成體太空蟲母,但是她的精華容量極限幾乎等於正常太空蟲母完全體的一百倍,意味著滿精華狀態的多妮婭只要能找到有機質,甚至石頭,她能帶領蟲群製造出幾乎不限量的各類戰蟲!
多妮婭成長的代價,就是流浪星球的淪陷。
流浪星球在遭到數十天的瘋狂採集後,礦質結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現在幾乎每幾十秒就會發生一次半徑超過一公里的塌方,在這個直徑兩千公里的流浪行星上,任何一個點,每天都會遇到災難。
開採進度如此快,多虧流浪行星被啟用的大氣過於稀薄以及較低的引力,能充分發揮幻影蟲的運力。
流浪行星地表以下二十公里對蟲群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所以肥蟲君最近也在考慮打回人類世界的事情。如果不打回去,蟲群就必須經歷一次大面積高強度進化,以對地下壓力、溫度更高的區域進行利用。
多妮婭對星圖完成定位計算,稍微刺激了一下肥蟲君,不過流氓們給他留下的印象夠深,在糾結了一番後,他最終還是決定讓多妮婭繼續提升前往K30的精度,並對蟲群底層進行一次全面進化。
由於流浪行星淺層已經破壞的非常嚴重,災難時時刻刻都會導致大量低階蟲子死亡,進化不能在地面完成,如果後續還要進行開採,還要花費不少精華來重新制造小蟲,因此在這裡進行全面進化並不會為肥蟲君的蟲群帶來更多直接利益,只能算是對未來的一次投資行為。
太空蟲母製造腔中有弱蟲陪護室,對肥蟲君的改造能力是有加成的,地面蟲母、隧道蟲、提煉蟲等地面型別在各陪護室內同步進化沒有花費太多時間。
十來天的時間進化就已經接近完成,為了支援整個批次超過十萬只蟲子的進化,十來天裡蟲群的精華一丁點兒增量都沒有,肥蟲君決定不再等待,將進化的最後階段放到下一個資源提取星上完成,也就是環境適應階段。
“多妮婭,去人類的世界,向他們展示蟲群的力量吧。”
“您的意志就是蟲群的方向。”
……
K30隸屬於巴羅帝國的固有領土。
不過雖然也叫帝國,但巴羅與MR星團那個龐然巨物並非同類,僅是個擁有三個星系的中型國家。
KT星團這邊的國家國土面積較小,內部衝突很少,這就導致它們比對面的大國更容易推行一些奇葩的政策,就像“藍色大海撫育愛情聖”地那個國家一樣。巴羅帝國倒並非藍國一樣推行類宗教化的極端信仰,只是在境內推行了人類智慧化。
人類智慧化說的直白些就是半機械化,他們希望利用人類智慧化技術強化人類各方面的能力,並擁有更長的壽限,經過數十年的政策推送,國內八成以上的人都會自覺的接受一定的機械電子化改造。
小林是K30三號哨站的雷達值班員,和其他的雷達值班員一樣,他接受過視網膜改造,可以閉上眼睛“看”到雷達、感測器蒐集整理後的畫面。電子視網膜使用的是生物電,資料接收能力很弱,隨著距離增加,會降低接收的資料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