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時代中糧食不算匱乏,糧食相關技術多是當初載人飛行器才脫離大氣層時就優先解決的。以現在的D21為例,主食的自給率就有100%,包含米、麥、西紅柿、馬鈴薯等幾種經過太空化改進的澱粉食品,合成纖維肉也能自產,只不過這東西吃貨們碰都不碰,造出來也只能養菌類食品。
現有的主食生產是採用賽格伊斯的模式,處在居民區同一平臺,也就是在軌道港和鋼殼港中劃出專用的無土種植區。
這種方式在進行同步建設時,能隨著居民增加穩定提供足額主食,但由於不是真正的農業基地,會額外消耗很多資源。比如農業用水的再淨化標準稍微降低就能節省大量再迴圈工序和能源,非專業農業基地的光照都來源於反應堆就更不用說了。
賽格伊斯之能一直使用這種種植方式,是因為死亡之海本身不提供建設農業基地的環境,粒子風暴的存在,使得單獨農業基地的單位體積建造與維護標準會接近民用運輸艦,極不划算。可是D21的情況不同,如果D21的人口與賽格伊斯相當,僅農業額外耗費,每月就要額外支出數千星幣,海默星系除了地處偏遠、行星居民化改造難度大,太空環境沒什麼問題,省下來的開支都是賺的。
“這次來之前我去了趟MR241,那邊基本已經被帝國和聯邦的僱傭軍控制了,我擔心僱傭軍會無視聯合宣告影響到周邊區域交易航線,所以希望大家把產糧基地的建設優先順序提高。”等又有幾個來會議室打招呼的股東到了,潘文說出來意。
農業基地是早在開發計劃中的,但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農業基地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優先度排在鋼殼港建設與航道開發的後面,實際上如果沒人提出來,等潘文弄來的技術資料完成規整增加立項後,農業基地的建設有限度很可能還要向後。
“潘文大人,我不太相信僱傭軍敢直接越過賽格伊斯去攻擊貨運航線。”某小股東提出質疑。
潘文看了眼大家的表情,只有卡瑞達和蘑菇頭皺著眉不知在想什麼,其他人都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
“一年前也沒人相信僱傭軍會取代財團武裝,成為太空裡最大的非國家武裝。”
聽到這句話,卡瑞達的心中猛的一跳:是了!從剛認識他的那次聽證會起,他就一直很在意新興武裝,現在看來他對這隻新興力量的判斷全是對的,到現在為止的結果來看,他們也的確搶佔了固有勢力的利益。
“哥,我支援你。”倒是蘑菇頭趕在卡瑞達前面表態支援潘文的提議。
蘑菇頭的表態讓卡瑞達回過神,也點點頭:“如果不會降低現有的生產力,我也願意支援潘大人。”
雖然結果相同,但蘑菇頭和卡瑞達的想法卻是背道而馳的,蘑菇頭沒有參加去年潘文發言的那次聽證會,但是這群股東里,潘文無疑在賽格伊斯晃盪的最多,就算判斷失誤了,那也比他們這些將主要精力放在D21建設上的股東靠譜。
“謝謝你們的支援。”有兩個大股東支援,就算未到場的周森和紅髮女海盜都反對,小股東中再有幾個敢不隨大流的,提案最終還是會透過。
但是潘文仍然想讓大家看到更好的前景自願同意,免得以後發生不愉快,於是進一步解說:
“其實提前建設農業基地不單純是節省一點能源和防止貿易航線中斷,更是人類向MR252後面發展的重要基點,如果我們的經營得到星際聯合委員會的私有化認可,我們的農產品肯定會被後續開發商優先考慮。”
一直以來MR251直到255都有人在做生意,只是因為航道太長,沒辦法進入規模化階段。比如非主食的非合成肉製品在星際時代是有點利潤的,但是要從MR249運到255要跳躍四次,價格就會攀升到大氣圈高階食品甚至脫水木料的程度,僅此一項就可能導致人員伙食開支翻倍。把更多的專案累加下來,開發成本非常高,高到幾乎沒有利潤進行擴張了。
假如能在MR251建立全面的補給保障,並得到私有化認可,降低了別人生產成本的情況下就算吸引到某些小破國到外圍開發新的居民星也不是沒可能。
居民星什麼的現在只是幻想,不過潘文的描述確實讓小股東們看見了可預期的利潤,至少會增加一些私人團體到外圍做開發,那樣的話不管外面局勢如何,農業基地造出來閒置率倒也不會太讓人傷心。
這樣就算大多數股東同意了,然而程式還是要走一走。除了周森暫處於輪休中不在海默星系,其他股東在半小時後和會議室中的一起進行了一次視訊會議表決,透過了農業基地建設優先度提高的決議。周森那邊會有通訊船通告,潘文之前也是透過它得知D21開發進展的。
星際農業基地常見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上去利用恆星能,在合適的距離建設人工天體,也分為離心運動引力型和模擬引力型;另一種則是去小行星帶找顆軌跡穩定、明暗交替時間適度的小行星進行表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