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讓艦長馬明自己帶著重錘號回去休整,並給了他一份內部結構和排線的改裝計劃。
艦隊裡剩下的兩艘船路過MR243,收取了一些近期新聞等資料,轉道開往KT星團。
第一站,是KT11。
KT11作為KT星團和MR星團的唯一跳躍節點,局面與MR243有些相似,也發展成了很多小不點勢力攪合在一個恆星系裡,並藉此成為KT星團的星際商品貿易大戶。區別在於,KT11的自然環境比MR243差的多,恆星還是原恆星,沒經過爆炸後的再重組,星系裡光禿禿的沒有任何行星和小行星存在,這裡的一切都是人造的。
KT11的人造區,都是一個個直徑數公里的球體或滾筒狀,有的會組合在一起形成不小的完整生活區,其中大的組合能容納數百萬人口,單居民容量指標,幾乎有賽格伊斯的三分之一。
有個特色必須提一下,現在銷往KT11最大宗的商品,不是什麼高階工程、戰鬥機械,也不是稀有、高技術材料,而是水和土壤。在自然天體全無的KT11,水和土壤那微乎其微的迴圈損失變得非常明顯,屬於本地需要無限量購入的商品。
這種情況可以用賽格伊斯做對比,賽格伊斯是由小行星改造的,很依賴外部物資,能代表人類現在典型的太空物流狀況。但即便是賽格伊斯,水和土壤也不是從外部購買的,其中水的來源主要是MR242外圍冰核,土壤則是採集小行星岩石輔以一些金屬元素,以生物技術完成岩石到土壤的演化。
水和土壤,水在KT11的利潤較低,土壤則屬於暴利,但是想要弄些土壤到KT11販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類似賽格伊斯的地區土壤因為獲取流程麻煩,都屬於非賣品或僅能少量購買,販賣來源僅包括MR243和KT11周邊幾個能一次跳躍到的星系中的非高溫行星,做這個生意的傢伙們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他們有個專門的土壤銷售組織,根本不允許外人擦邊。
KT11也屬於受國際關係保護的中立區,像黃金號這樣的大型戰艦不允許靠近到居民區一百萬公里內,但是既然來了,潘文也不能白白路過一次。
黃金號當初購買時,泰坦重工就附送了基礎迴圈量的三四千噸,在櫻花港借地理優勢以0.3星幣每噸的價格額外買了一萬噸水,後來七七八八的賽格伊斯補貼也有一千多噸。在隔離層更多的大型船上,迴圈消耗實際會低於1%,這些水現在還有上萬噸。
經過限制距離外的遠端聯絡獲得許可,少尉一號充當了一次銷售船,來回運了兩趟,賣了6000噸水,售價為1.2星幣每噸。水是遲早都要買的,以賽格伊斯的港口購水價格,也就能賺1200星幣,賺的不多,但相比挖礦,效率還是不錯的。
當然KT11賣水的生意像潘文這樣補給多依賴賽格伊斯的海盜,受限於冰核回收與淨化效率,只能偶爾做做,量還不能太大,不然可能會遭到物資限購懲罰。如果等到D21的開發進度到一定程度後,有成本足夠低的大氣層往返運輸能力,且有足夠的額外運輸量,賣水的長期生意倒是可以想一想的,說不定就是以後D21除燃料棒生意外最重要的財務來源。
趁著抽水運送和交易的時間,潘文繼續補前些日子的新聞。
結果沒什麼意外,MR241前些日子的衝突,潘文等首批臨時聚集的艦船撤離後,伊斯帝國終究還是因各方壓力服軟了。帝國沒有公開的致歉宣告,卻出臺了新的MR241星晶開採規範,嚴格限制MR241同一時間內僱傭軍艦船總數量。
賽格伊斯畢竟只是個海盜勢力,事件即使有加布裡聯邦和更多擔心跳躍圈遭洗劫的小國聲援,也不好真的跟伊斯帝國撕破臉鬧騰下去,帝國新規範出臺後,對加布裡聯邦通告後單方面解除了封鎖。
封鎖線解除,媒體的注意力就跑偏了,將焦點集中到事件中帶隊出現的移動星基上。
不過這事是個嘴皮子戰,賽格伊斯因為前一次跳躍圈內的利益遭威脅,建造星基時已經通報了各方,只不過是暗度陳倉,把永久星基和移動星基偷換了概念而已。移動星基如果不亂跑,稱作永久星基也沒什麼問題,本次的行動也是帝國僱傭軍做的太過分,迫不得已採取了行動。反對方則抓住移動星基會跑來跑去威脅別人家利益的痛腳,進行各種語言攻擊。這邊可是海盜,被罵幾句早就習慣了,權當聽了糟糕的音樂,只要外人沒真的被移動星基主動攻擊的證據,也不可能發展到採取實際行動的程度。
有個值得玩味的點,帝國新規範所控制的,僅是在MR241行動的僱傭軍艦船總數量,卻沒有限制總噸位。表面上看,帝國僱傭軍在MR241相對聯邦僱傭軍會暫處劣勢,實際上會刺激他們更多的繞過“小型艦開放方法”獲取限制外的艦船,最多拖一兩個月局面就會和之前一樣,甚至危害會更大。
大事潘文無法影響,只能看看讓自己有個心理預期,按現有的條件發展下去,不出幾個月賽格伊斯在MR241跳躍圈的星晶出產會實際萎縮,一旦帝國與聯邦的僱傭軍達成什麼秘密協議,接下來恐怕就輪到賽格伊斯所處的死亡之海受威脅了。
D21的發展還面臨著E7奇怪蟲群的挑戰,希望在死亡之海出問題前,能有些進展吧,不然後面可真麻煩了。
看了些新聞和評論之類的,水的運送完成,賺了點跳躍的燃料成本,接下來該前往真正的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