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世界是個資料世界,也是個幾乎完全擬真的世界,就算是旅行的蟲子,都一定會存在原生星球以及行進路線,所以它們之中99.999%以上都會掉進引力作用更強的恆星中。
銀河有多大?兩個不同的蟲群透過沒有自身動力的孢子或其他載體在太空旅行,掉在同一顆星球並且都適應當地有毒環境,還都是排外侵略型,這樣的巧合機率有多大?機率甚至還不如蟲群自身產生變異分裂成兩個蟲群,可在蟲群裡,一般的變異一定會被擁有數量優勢的原有群體撲滅。
娜傑日達點點頭回答:“確認了,而且艦隊重新搜尋了其他有大氣的衛星,只有D21出現了新蟲群,現在我們還無法知道是不是本地蟲群產生的變異,但是可以肯定新的蟲群會取代原有蟲群,很可能會對地面工作產生比現有蟲群大很多的威脅。”
“既然有這樣的判斷,沒有轟炸嗎?”
“你來之前正在做轟炸的準備工作,頭頭們不希望波及太多能源礦產,擔心引起鏈式反應。從太空上測量大氣內的礦產分佈需要一些時間,大規模攻擊計算還沒開始。”
“哦……希望會順利。”
難怪卡瑞達提都沒提這事呢,搞不好她的秘書官回去賽格伊斯就是買對地武器的。
既然已經在準備轟炸,估計就算滅不掉那群蟲子,它們短時間內也蹦不了多高吧。
……
某肥蟲此時在D21正過的非常充實。
沒有其他玩家在身邊嗡嗡,自信都找回來不少,至於一隻胖蟲整天看著一群怪物……那對於蟲群而言完全不是個問題。
肥蟲主升的一項能力是突變引導,可以讓指定的蟲子繁衍的後代向某個形態突變,這是個非常好用的能力,唯一的缺陷是需要些時間,而且導致自體完全沒有戰鬥力就是個靶子。
剛到達地面之時,他選擇的主要突變方向是高速代謝的與本地蟲群形狀相似的蟲子,神秘的蟲群啟動高速代謝能在幾天內讓幼體成熟獲得繁衍下一代的能力,極大的提高了突變引導的效果。高速代謝使蟲子的生命很短暫,但在與本地蟲群打消耗戰的時候是非常合適的。
高速代謝原型蟲就被稱作突變蟲,不去管它的時候它每天靠吃前代屍體就能繁殖十幾代,哪怕只有1%的改變,下指令後只要精華能跟上就會快速接近目標,以後所有的需要的蟲型突變蟲都能在幾天內繁衍出基本形狀與功能。
最近地盤穩固下來後肥蟲就有了其他心思,利用突變蟲的高效率,只十多天時間,它的地下宮殿裡就有了很多長得像人類女性般的寵物了。
光著軀體跑來跑去的寵物非常養眼,讓心情相當愉快,可惜肥蟲現在的形態十分被動,只能用精神力讓她們做點簡單動作。
人形寵物現在還不是完全體,智力幾乎為零就不用提了,蟲子都這樣,主要是需要透過更新換代慢慢的將高速代謝給退化掉,隨著退化越徹底,寵物的壽命越長,下次退化就要等越久。肥蟲還想趁著退化讓寵物們獲得強悍的個體能力和起碼的智力,總之會變成一個複雜長期的工程。
肥蟲的本體形態暫時也還沒辦法,得把等級升上去用其他能力獲得活動能力,要轉為人形也不知還要多少年,不過只要求類似人形,以現在殺蟲群的經驗效率,大概幾個月就夠。
長期工程暫且不說,肥蟲近期都在考慮件事——什麼時候能去把遠處的人類基地推平了。
他記得角色引導的聲音說有個人類正在修建的基地,他雖沒親眼看見過,但是人類跑來有毒氣的星球,不外乎兩個目的,採礦或改造大氣。改造大氣要依靠微生物,基地沒什麼用,說明採礦的可能性會大些。
假如是採礦,可以肯定是開採高價值礦,不然在小行星上開採成本比大氣裡低很多,何況這地方原本還有蟲群。肥蟲才不信蟲群適應環境後能忍住在一片區域裡繁衍,那叫原生動物而不是蟲群。
抵抗蟲群的情況下挖礦,要麼被蟲群滅掉,要麼基地會擴張的更完善。對於肥蟲絕對不是什麼好訊息,假如基地被本地蟲群滅了,只怕在衝出大氣層前會少一大截經驗;假如基地擴張,星際時代他一個低階蟲子帶著的蟲群想攻破規模達到某程度的人類基地,可不是容易的事。
以現有的擴張速度,萬一所有地方的本地蟲子密度都差不多,打到人類基地恐怕要兩年時間,他必須想個辦法更快的將勢力觸及基地那邊。
肥蟲的蟲群只遵從一個意念,絕對量無法與本地蟲群相比可是區域性優勢卻很明顯,從地下打條通道越過蟲群似乎是個好辦法。反正本地蟲子零零碎碎,什麼時候打都差不多,而且走地下萬一發現大把沒被本地蟲子染指的精華,就不需要依靠吞噬其他蟲子獲取精華,可能幾天時間能爆出海量蟲潮一路碾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