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父子別的沒注意,他們關注的是主持人最後說的結果。
當他們聽到主持人最後說,此次中外交流,有一個非常愉快的結果。外國貴賓表示中國乃是禮儀之邦,讓他們有這麼好的回憶。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再來中國,並且感受一下中國的大好河山時,鄧父沒什麼特別的反應,鄧文昌嘴張大到都可以吞下一隻鵝蛋了:“怎、怎麼會?”
哪怕再掩飾失誤,誇大其詞,但作為中央新聞,也不至於胡編亂造,把搞砸的一件事情,直誇到天上去,把外國貴賓來華的體驗,說得那麼好。
最重要的是,當境頭對向外國貴賓的時候,對方臉上的笑容做不了假,對方嘴裡的話,絕對不是後期配音醒出來的,鄧文昌可以肯定,外賓說話時的嘴型,跟他聽到的句子是一樣的,沒有嘴不對話的情況出現。
所以說,主持人所說的,都是真的?
鄧父把電視給關了:“現在滿意了,服氣了?”這個外國貴賓的情況,用中國話來說,真的是福氣到了,福氣到的時候,擋都擋不住。
本來,這人的位置沒那麼高的,原本坐這個位置的人是另外一個美國人。外交部跟這個原來的美國人,“交情”比較多,交手多次後,非常清楚對方的情況。
任憑對方再刁鑽,也不至於被對方鑽了空子,使得中國白白被對方佔了便宜。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
何義的那個老對手,因為有心臟病的關係,心臟病突發,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發病翹辮子了。
那個人一死,今天出現在電視上的那張新面孔才有機會頂上來。
這事兒發生得太突然,美國人自己都沒有準備,更何況是臨時知道情況的中國人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肯定是錯不了啊。
只可惜,這位新上位的高官,以前外露的資訊實在是太有信,加之還要了解對方是哪兒的人,有著怎樣的生活習慣,或者是尊重哪些民間風俗,有著怎樣的禁忌避諱,還有,商量應對對策。
為了這事兒,外交部才會忙到人仰馬翻。
“服氣什麼服氣,事情能夠圓滿解決,那都是何叔的功勞。何叔要是沒有兩把刷子,他怎麼可能當上外交部的部長。何叔有多少本事,我又不是不知道。”要不是何叔這麼大家,他也不用心心念念地想當何叔的徒弟。
何叔還沒答應收他為徒,可憑他的出生和自身擁有的才學,除了何義之外,不是沒有人想要“帶”他走路過河的。
只不過,這些人在何義的面前,都差了不止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