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手機和WiFi能活一天,陸濤大概是那種沒了手機和WiFi能夠活三天以上的型別。
經歷了一輪的春夏秋冬,陸濤居然依舊沒有搞清楚這裡到底是哪朝哪代,生活太過於規律的後果,便是陸濤依附的這具身體連街都沒有上過,如果遇到了節日與休息,他只會呆在家裡繼續看書。
這一年來,陸濤的同學換了一輪,在這個小小的鎮子裡,並不是每一個孩童都有學上有老師教,即便是這些能夠和陸濤一起坐在課堂上的孩童,往往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再來這裡上課了。對於他們的父母來說,識字便足矣,書裡再多的道理也沒有什麼大用。
在陸濤的同學當中,農戶的孩子也有,不過只有短短的一兩個,每到農時,他們就會從課堂上消失不見,去幫助家裡幹些農活,其他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商戶或者當地士紳的孩子。
雖然很不好意思,但知道現在陸濤都沒有搞清楚自己這具身體的家裡到底是做什麼的,特別是上一年的年節,這個長角的少年連祖祠都沒能進得去,陸濤就更不明白了。
陸濤倒是知道了另一件事情,並不是陸濤這具身體的家裡找不起老師,實在是這裡有能力教導學生的人太少,少到整個小鎮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陸濤現在的老師,另一個陸濤只從同學的隻言片語中知曉,似乎是在金河酒家的掌櫃家裡教導他的小兒子。
至少陸濤知道了金河酒家是存在的對不對?
因此,不管是小鎮裡計程車紳還是別的什麼人,想要獲得學習的機會,都只能到小鎮的另一名老師那裡,而且這僅僅只是蒙師而已。陸濤猜測,這個小鎮或許比自己想象的更為偏遠,偏遠到有能耐的讀書人都不願意來。
嗯......所以說之前的那個空間裡陸濤看到的書生都是半調子?裡面連一個真材實料的都沒有?
對此,陸濤更疑惑了。
相當於一年前發生的事情,在陸濤印象裡已經有些模糊,也不知道無為子前輩研究透陣法,找到出去的路沒有。
陸濤這具身體的母親,一年的時間裡並沒有什麼變化,這一天,也就是陸濤附身與這具身體之上的第三百七十六天,陸濤坐在馬車上,順著熟悉的路往老師的屋子駛去。
對了,陸濤這具身體的老師名叫王延彬,字允文。
上課依舊是之乎者也的古文,現在學的是《大學》裡的內容,之前學的是《論語》,大部分的段落陸濤都會背了,至於《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千字文》在一年前陸濤剛剛醒過來的時候就學過,《三字經》和《百家姓》這一年來完全沒有接觸過,陸濤也不知道這具身體是不是在之前學過這兩本書。
陸濤並不是特別去背的,實在是......聽得次數太多了,再加上平常也沒什麼別的事情,不知不覺就背會了一些段落,說起來,其中《論語》那一塊,和陸濤後世在學校裡學的並不太一樣,無論是字句還是解釋,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變成了陸濤後世所學的那副樣子。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老師唸完了最後一段《大學》的內容,接著頓了一下:“‘生財’就是生產的大道,這個道就是原則,也就是生產財富有大的原則,什麼原則呢?‘生之者眾’,也就是說生產的多,‘眾’就是眾多的意思。‘食之者寡’,這個‘食’就是隻享用, 就是少的意思。也就是大家都從事生產,那麼生產的人就多了。朝廷裡面沒有閒職,吃白飯的,沒有這些職位,那麼食者寡矣,享用這些俸祿而不做事的人就少了。‘為之者疾’,‘為之’就是創造財富。‘疾’就是迅速的意思,就是創造財富迅速。‘用之者舒’使用財務緩慢,這樣的話‘則財恆足矣’,那這樣的話財富永遠充足,‘恆’就是橫長的意思,也就是永遠充足。下一句‘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講的是......”
陸濤聽得昏昏欲睡,那些字句每一句陸濤都能聽得懂,但是合到一起陸濤就不知道在說什麼了,可惜,陸濤的這具身體卻精力十足,一瞬不瞬地聽著老師所說的話。
如果當初上學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可以讓人自動學習的系統,陸濤估計全校第一都能拿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