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九十六章 開啟的方式不對
劉禹濤站在原地,腦海之中的念頭紛紛閃過。
他思考過很多種可能,但每一種都只是猜測,找不到證明的證據。
“只能是先找到一個最可能的答案。”劉禹濤自語道:“如果最可能的是閱讀習慣,也就是常識的不同,那麼,只要仔細觀察,就能夠從現在這個情況之中找到閱讀的方法了。”
劉禹濤閉上了眼睛,他回憶起之前跟卡塔族的人們聊天的時候,他們對於書館的描述。
“秘密,一定就是藏在了無法表述上面。”劉禹濤自語道。
卡塔族人熱情好客,對劉禹濤沒有敵意,他們既然同意劉禹濤進來書館,那就沒有理由去隱瞞關於書館的資訊。
而劉禹濤在詢問書館資訊的時候,那些卡塔族人卻是幾乎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
那麼,綜合這兩點,可以證明他們不是不願意說,而是無法說。
資訊的存在,未必就是用語言來進行表達的。
比如修者的領悟,那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如果要讓劉禹濤用語言來描述他修煉的領悟,那也是一樣做不到的。
那麼,這裡的書籍很有可能也是如此。
語言,本來就無法完全準確的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內容。
打個比方,一個人說“很熱”,那麼,這個溫度究竟是達到了什麼程度?
在俗世的話,會有專門的計量單位來進行描述,但這些計量單位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礎知識儲備之上的,也就是說,沒有進行大量的基礎教育和實踐,單純認識文字,那是無法傳遞知識的。
一個人要理解“很熱”究竟有多熱,那麼就必須親身去感受各個攝氏度的具體感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加上文字描述的溫度數字來進行理解。
這種理解,是不完全的。
畢竟大部分人都無法進行那麼多的實踐,能夠傳遞出來的資訊,也就是模糊的,不精準的。
而這還是客觀描述的情況下,一些主觀的詞彙,差別就更大了。
比如文字上的美女,那麼在每個人的眼中,審美的模樣也是各不相同的,究竟哪一個更美,哪一個才更加符合文字上對於美女的描述,那幾乎是個死局,沒有辯論出答案的可能性。
基於這些原因,文字既然是不精準的,那麼就很有可能有另外的一種傳遞方式來進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