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玄駕雲飛回玄都觀,突破至陰神後期,他發現自己對龍氣的抵抗能力也增強了許多,消耗的法力沒有之前那麼多了。
路過長安上空時,他目光一凝。
因為下方原本寬敞整齊的街道上,此刻卻變得支離破碎,甚至一些商鋪都跟著遭了殃,彷彿經歷過一次大戰。
李道玄隱隱覺得,在他破境的這段時間,長安似乎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按下雲頭,在一個無人的地方落下,然後前往長安最繁華的酒樓,那裡的訊息最為靈通,長安若是發生了什麼大事,那裡必然會有人議論。
果不其然,他剛一進入酒樓,就聽見人聲鼎沸,有人義憤填膺,有人搖頭嘆息,有人甚至破口大罵。
“太猖狂了,那妖僧如此放肆,難道這長安城,就沒王法了嗎?”
“王大人在長安恪盡職守,保護咱們的安危,結果他被那妖僧強行抓走,咱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唉!”
“若非突然天色大變,那妖僧恐怕還要進太極宮,羞辱陛下!”
“陛下就應該派兵將妖僧立地斬殺!”
也有人垂頭喪氣,持悲觀態度。
“殺?先不說那妖僧法術高強,就算能殺,也不敢殺,他可是突厥國師,深受吉利可汗的器重!”
“難道你們還想再經歷一次武德九年時的兵臨城下嗎?”
聽到這話,許多人都沉默了。
他們固然為此事憤憤不平,但武德九年的那次大劫,讓許多人都膽戰心驚,那一日,二十萬突厥大軍兵臨長安城下,駐紮在渭水北岸,旌旗飄揚數十里。
吉利可汗更是放下豪言,要攻破長安,屠城七日!
當時李世民剛剛結束了玄武門之變,政權未穩,長安城內兵力不足,百姓更是人心惶惶,沒人覺得長安能守下來。
李世民勇勐剛毅,並未直接去議和,而是先派大將尉遲恭在涇陽一帶和突厥打了一場惡仗,取得了勝利,但並未傷到突厥根基。
之後李世民攜大勝之勢,只率六騎至渭水邊,隔水與頡利對話,雙方最後在渭水便橋上議和,斬白馬為盟,才保住了長安城。
而作為突厥退兵的代價,大唐需要向其稱臣納貢,並且貢獻大量糧草財物,很屈辱,但這已經是當時李世民能爭取來的最好結果。
渭水之盟後,長安百姓雖未遭受兵戈之禍,但人心惶惶,擔驚受怕,每當想起那件事,仍然心有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