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移,廣通倉守將也投降了李淵,李淵得到了這座關中最大的糧倉,獲取糧食近百萬石,關中各縣亦紛紛投降李淵,從軍者不計其數,到六月初。李淵軍隊總兵力已超過十五萬。
關中一時大亂,各世家大族紛紛組織武裝佔領縣城,迎接李淵入關中,短短三天內,渭南、新豐、高陵、富平、三原、華原、雲陽、涇陽、同官、上宜、鄠縣、藍田以及馮翊郡各縣紛紛起事響應,改換了門庭。
關中各大豪門士族有錢出錢,有力出舉旗迎接李淵入關,關隴貴族子弟群情激奮,紛紛趕去轅門投效,入李淵麾下赴湯蹈火,效犬馬之勞。
大業十二年六月,李淵攻下大興,俘獲了代王楊侑,僅僅數天後,李淵便立楊侑為天子,遙尊洛陽楊廣為太上皇,改年號義寧,改大興為長安,李淵任丞相、大將軍,封唐王,賜九錫,獨攬軍政大權。
李淵隨即封長子李建成為王世子,次子李世民為秦國公,三子李玄霸為趙國公,四子李元吉為晉國公,其中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可開府治事。
一時之間,此事轟傳天下,發生在關中的奪權篡位徹底震驚世人,聲討者有之,支持者有之,鄙視者有之,讚美者也有之,但不管聲討還是支援,都改變不了李淵佔領關中的事實。
不僅是關中,關內的延安、雕陰、北地、安定、弘化、上郡等六郡,或被武士彠擊敗佔領,或紛紛向李淵舉郡歸降,使李淵的勢力橫跨秦晉兩地。
李淵佔領關中,儼如一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似一顆閃亮的火星,在大隋最後一塊領地上燃起熊熊烈火,而朝廷卻已經無力撲滅,大隋王朝只能在最後的苟延殘喘中,一步步走向滅亡……
………………
而幷州北部,馬邑郡,‘定揚天子’劉武周不甘失敗,再一次兵發太原,直取晉陽龍城,在一陣圍攻血戰之後,城內忽有一戶豪強願意投效,劉武周大喜,遂夜襲太原,裡應外合之下,晉陽城破,太原守軍不降者皆死,城內血洗一片,諸多高官被擒被殺。
裴寂、李元吉帶領殘兵逃出晉陽,再次佈置防線抵擋劉武周,卻被其派遣宋金剛一路擊破,兵敗如山倒。
一時之間夏縣農民,呂崇茂立馬聚眾造反,自號魏王,與劉武周相呼應,欲進逼晉州。
與此同時,宋金剛派人聯絡駐守在河中的隋朝頑固派將領王行本,雙方遙相呼應、互為溝壑,威勢一時無兩。
………………
夜色深沉,明月被濃濃的烏雲遮擋,晉陽城中,在宵禁之後,除了偶爾在名居中偶爾傳出的極怪異聲響,沉寂街道上,唯有‘踏踏踏’兵卒繞城巡邏的踏步聲偶爾響起。
忽的,一個小院中,‘咦’的一聲響起,正臨窗坐在榻前,靠桌讀著書的一個錦衣士子站起身來,探出身子,朝窗外望了望。
卻什麼都沒看到。
不由心中咕噥,遂暗自嘀咕一聲……
“嗖……”
他所不知道的是,一個黑影剛剛掠過他的窗前,身形精瘦敦實,線條勻稱流暢,模糊間只見是一少年,身著錦衣,相貌頗為清秀,可身上卻有種說不清的味道。
少年一陣疾馳終是停了下來,左右看了看街道,四處對比之後,心下一陣估算,遂徑直朝太守府方向而去。
月光穿破烏雲,透出點點暈光,印在少年身上,終可看清此人全貌,相貌堂堂,容貌與李淵有七八分相像,年紀與相貌頗似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