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是江楓給他講述的,在細節上有一些小小的改動在,整個故事裡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和各種不需要的奇怪描寫。正是這些排比句和奇怪描寫,把原本可能只能寫一張紙的故事擴充套件成了兩張紙。
雖然整個故事充滿了各種不必要的廢話與排比句,但平心而論許成的文筆還算不錯,各種描述也10分到位。如果許成覺得寫美食評論無法充分發揮他的才華,想要轉而去寫言情的話,估計也能有不錯的銷量。
江楓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故事,發現只剩下一小點有關於李鴻章咋會和他自己的描寫了。
‘正因如此,李鴻章雜燴成為了一道和拔絲山藥一樣特殊的菜,只需一口便讓人止不住的想落淚。故而雖然這道菜從口味,刀工,火候和調味等方面上來說都遠不如拔絲山藥,但我依舊十分推薦這道菜品。如果各位時刻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落淚的話,我建議品嚐這道菜時最好還是找一間包廂,畢竟我們都不想在外人面前哭得太難看。
如果打分的話,拋開這道菜中所包含的感情以及給食客的特殊體驗,我還是願意給這道菜打出一個及格分。菜品的難度首先擺在那裡,各方面也挑不出什麼太大的差錯,如果不介意一邊吃一邊哭的話還是可以一試的。
江楓先生算得上是今年在廚藝界新起的一匹黑馬,家學淵源,基本功底十分紮實,在廚藝上的創造力與領悟力更是驚人,我相信很快他就能在名廚路上擁有一席之地。唯一一個算不得缺點的缺點就是,在他的身上我看不到什麼強烈的個人特色,很難判斷他真正擅長的菜品是什麼。我同他的父親和爺爺有過短暫的聊天,他似乎很樂於嘗試新的東西,所學甚雜,學習的速度很快卻又不去精學,也不像是囫圇吞棗。
幾年前我曾在大洋彼岸同彭長平大師淺談過幾句,彭長平大師說中華廚藝博大精深,近些年來中餐系的廚師也出過不少優秀的俊才,但依舊無一人可與曾經的泰豐樓主廚江承德大師相比,甚是遺憾。湊巧的是,江楓先生正是江承德大師的曾孫,時光輪轉,一切仿若從頭開始,只望他能重續舊日光輝。’
看完了整篇文章的江楓:……
雖然許成對他的評價十分之高,在結尾還提了提彭長平與江承德給江楓排了一下身價,但是他看完整篇文章記住的居然只有李明一,江慧琴和陳媽媽。
尤其是江慧琴在唐人街裡問陳媽媽的那一段,江楓都要懷疑許成是不是和他一樣看過記憶。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運用各種手法烘托了那個時代的無奈,殘忍與殘酷,簡直就是一段可以作為語文閱讀理解的描寫。
問題江楓都想好了,畫線段落中運用了三個冷漠,請問這三個冷漠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
江楓又把文章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結果記住的依舊只有李明一,江慧琴和陳媽媽。
江楓感覺許成對於陳媽媽的描述比對他的都要多,他的專訪彷彿只是順帶的,這篇文章真正的主角其實是李明一,江慧琴和陳媽媽。
到底是哪出問題了?
江楓陷入了沉思。
江建康已經看完了《知味》,這拿著雜誌向吳敏琪走去問她要不要看。
“爸,你看了我那篇嗎?”江楓問道。
“當然看了。”江建康的表情就像是剛看完電視劇,迫不及待想要跟人分享劇情的江奶奶,“寫的簡直是太好了,那個陳媽媽真是太可惡了,我看了都覺得毛骨悚然。”
江楓:???
“還有呢?”江楓追問。
“你太姑奶和太姑爺當年真是太不容易了,兩個人跑到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國不國家不家的,家裡還出了那麼大的事情,也難怪你做的李鴻章雜燴讓人那麼想哭。我要是做菜的時候想到這種故事,我肯定也心酸的難過得想哭啊。兒砸,你下次做菜的時候想點別的。”江建康感嘆道。
江楓:……
爸,你還記得其實那篇文章是我的專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