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策有的時候對周文實在是不知道要說些什麼。既然不知道要說什麼,索性就不說好了。
周文看著梁策對他沒有辦法的樣子,很是得意地笑了笑,也不去打擾看窗外風景的梁策,而是直接靠在車壁上假寐。
申時施粥的時候人是最多的。這些災民也有自尊心,他們早上若是能夠挖到野菜之類的,就不會過來領粥,不過中午肯定是要過來吃一些的,不然中午太陽也大,人不吃飯的話真是挺不住,再就是申時這會兒的晚飯了。
他們夜裡會去河裡摸魚,其實這是老梅庵的女尼們心照不宣的事情,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這些人若是能吃得起飯,自然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而且雖然天氣變暖,可是因為這是山裡,早晚去是很涼,晝夜溫差很大,晚上這頓吃飽一些,人也不容易生病。
所以申時的時候來粥棚的難民是最多的。
很多人都同老梅庵的女尼們很熟悉了,過來領粥的時候,也會聊上幾句。
每當這個時候,女尼們就會告訴災民,這裡又有了一間粥棚,是順州城酒樓的掌櫃喬施主開的,因為兩邊的菜色不同,即使在她們這裡領過飯食的人,也是可以去喬蘇那邊領飯食的,只要不浪費就好。
不過有些人依然會不好意思,這個時候喬蘇和劉氏就會招呼大家過去領醬菜,畢竟粥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濃稠度也差不多,倒是醬菜兩邊的粥棚是不一樣的。
秦深太嚴肅,李舟看起來太兇,所以他們兩個都是無聲地給大家舀粥,有他們兩個鎮場子,也沒有人會不規矩。
喬蘇和劉氏看到女子或者小孩子都會去聊上幾句,在給孩子些糖果吃。
尤其時候劉氏,因為她有過帶著小旭顛沛流離的經歷,所以對於這些人的苦難就特別的感同身受。
就這樣,喬蘇和劉氏很快就同這些災民熟悉起來,她們兩個會同災民介紹秦深和李舟,這樣等喬蘇明天不過來的時候,也不至於會讓這兩個人把災民嚇得不敢過來。
最初的時候,喬蘇弄這個粥棚主要目的是為了秦深,再來就是這也是一種宣傳,起碼到老梅庵上香的人都會知道順州城有一家叫做食全食美的酒樓,可是如今卻是不同了,很多事情不親眼看到,就永遠無法感受那種來自心靈的拷問。
他們早上因為在搭粥棚,所以沒有施粥,中午的時候很多災民沒有來,所以他們也並不覺得如何,可是這會兒卻不同了。這些災民中,很多都是壯年揹著老人,女人揹著孩子,青年扶著一些有上在身的人……
原來在他們不知道的地方,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人過得不好,而這些人還都是秦深曾經的百姓。
喬蘇都覺的心酸了,更何況是秦深呢?
不過有些事情想想就好,她知道,秦深並不需要她的安慰。與其說那些個沒有用的事情,不如用實際行動去做。
她要想想辦法,將這些災民全部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