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日戰爭的最後一幕刻在達蒙腦海裡,以至於他對帝國炮產生了陰影。他不斷地安慰自己,那不是帝國炮,那不是帝國炮,但只是自己騙自己。遠方的光點已經告訴他——死神,即將降臨了。
恍惚間,他終於看清日軍轟炸部隊的陣型——它們在擺陣!先前那群蝗災似的部隊已經消失了,現在遊離在防禦壁外圍的,是一支秩序井然的部隊。
看著陣型的變化,達蒙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先前看到的百目戰艦和泰坦轟炸機,它們不是在撤退,只是在後退!
海面上,百目戰艦兩兩分組,後方艦首嵌入前方艦尾,這樣是一組。從這裡開始,另兩組首尾相嵌的海艦也聚了過來,排在前者的左右兩側,還有更多,它們各自間隔不過幾十米,或者幾米。巨大的恐懼中,達蒙幾乎喪失了判斷能力。就這樣,百目戰艦群越排越寬,越排越多,最終延伸到看不見盡頭的遠方,在防禦壁前面形成一條無邊無際的黑帶。但中間卻有一塊是空的,彷彿是為什麼東西預留出的介面。
此時,達蒙還沒猜出日軍的戰術。
海面部隊完成排布之後,空戰部隊也緊接著發生變化。
達蒙看到,一架泰坦退到另一架泰坦的後方,隨後便收回了機首的火柱,重新開啟了機腹火力懸浮。每四架泰坦頭尾相嵌,垂直於防禦壁排成一組。又有一組同樣的泰坦停在了前者的正下方,下方還有,更多的泰坦懸停在上方機組的正下方,上下間隔大約二十米,避免被上方機腹的火柱燒傷。還有左邊、右邊,整支空戰部隊有序地排開,它們如此重複著,形成了一個類似圓盤的陣型——最下方的四組泰坦直接息火,停落在缺口兩側的百目戰艦甲板上。自此,圓盤正式完成了補全。
遠遠看去,海面部隊排成的黑帶彷彿一具底座,泰坦轟炸機的陣型就像圓盤,上弧直抵天際,下弧嵌入了黑帶中央的缺口,彷彿被托起。那個圓盤的正中心卻沒有泰坦排列,空出了直徑大約五十米的圓形鏤空,鏤空部分與百目戰艦群的空缺部分恰好處於同一直線。
達蒙膽寒,就像...一個鏡頭,狙擊槍的鏡頭!那塊鏤空的地方就是鏡頭聚焦點!空戰部隊組成了一個天地鏡頭,上方几組泰坦已經沒入雲層,下方几組泰坦則停落在百目戰艦上,看起來就像抵住了海面——那條黑帶就是狙擊鏡頭的底座!
達蒙曾在一本槍械書中見過狙擊槍的鏡頭組裝,合適鏡座深度比例約為3:8。而四架泰坦轟炸機頭尾相接的深度約為三百米,兩艘百目戰艦頭尾相接的深度約為八百米——眼前的這個天地鏡座,與狙擊槍的鏡座深度比例相差無幾——就是3:8!
鏡頭的中央聚焦點,就是英國的防禦壁。這支轟炸部隊,是在為帝國炮指明目標嗎...?!整個陣型排布過程進行了兩小時有餘,足夠帝國炮充能兩次,很顯然,兩小時前的帝國炮還沒有目標,但現在它有了。即使隔著數百公里,僅憑人類的肉眼也能清晰看到打擊目標——靶子!
而且,在這兩小時中,轟炸部隊的火力轟炸和陣型排布幾乎是同時進行。英國的防禦壁也始終處於“沼澤壁”的狀態,無法進行還擊,防禦壁能量已經吸滿。
但恐怕,最佳狀態的防禦壁也無法抵擋帝國炮吧?——達蒙想。
這支天地鏡座,最終還是完成了組裝。
達蒙甚至沒來得及思考太多,突然,所有聲響都消失了。只一瞬間,轟炸部隊完全停火,就那麼毫無徵兆地,突然停止了轟炸。就像一輛開到一百邁的跑車,在一秒內完成了剎車。
不可思議。
遠方的山腳下,巨亮籠罩了天空,連同植被和山脈都被染成了白色——帝國炮發射了。那道死神光柱,達蒙曾見過一次,它無比準確地穿過了圓盤中心,直接照在了防禦壁上!
碰撞的瞬間,無聲無息,世界的光影在這一刻泯滅。只有白,覆蓋天地的煞白,整片視野都被煞白吞噬。過了大約數十秒,視野中的光影才漸漸出現。也許,達蒙自己也不知道那種感覺——是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