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將骨幹發展為黨員> 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安,龍地,是非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安,龍地,是非地。 (1 / 3)

(四千字。

元光五年年底,秦城率領驃騎營六千將士和商會情報隊一干精銳,到達大漢都城長安。

寒風冷瑟瑟,秦城在長安城城門停下的時候,身前是劉徹派來接應的官員,身後是佇列整齊的六千紅袍黑玄甲的驃騎營將士。

抬頭看見城門上那兩個遒勁的隸書大字,秦城心中還是免不了一陣澎湃。從地方到中央,多少人一輩子跨不過這道坎。而跨過了這道坎的人,不僅意味著可以去實現更大的抱負,走到更高的位置,擁有更大的權力;也意味著要面臨更復雜的局面,面臨更大的風險,面對更強的對手。

長安,龍地,是非地。

無論六朝古都南京,還是明清政治中心燕京,便是後世的專家學者再怎麼歌贊,在長安面前,它們都要低頭三分。自大漢以來,甚至可以說自以離長安不遠的咸陽為都城的大秦以來,到大唐,中華的偉大君王們就是在這裡,締造了大中華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傲視四海。

而到了宋朝之後,當中華的都城搬離了長安,中華的歷史卻開始走了下坡路。

無論後世的史學家們再怎麼粉飾,也改變不了宋朝之後中原再無大中華的史實。

這是不是一種宿命?

秦城在心裡問。

來接應秦城入城的是一個年輕的似乎與秦城的分量不協調的郎官,二十四五的年紀,留一縷小鬍子,臉色白淨,身板清瘦,倒是一雙眸子格外明亮。

不過此人是劉徹身邊的人,雖然官位不高,也年輕,好歹也是劉徹近臣。

武帝一朝,近臣地位很高。毫不誇張的說,近臣便是劉徹無的智囊團,劉徹無數流傳青史的英明決策,就是在近臣集團中產生的。自打有了近臣集團,許多決策劉徹都是在與近臣商議過後,直接下達命令給外臣去執行。從某種程度上說,丞相御史大夫什麼的,只不過是執行機構罷了,近臣集團才是決策機構。

由此,近臣形成內閣。

劉徹以近臣來接應秦城,態度也很明顯。

“秦將軍。”年輕郎官向秦城行禮,聲音洪亮且清脆,“陛下令我等在此迎候,將軍請隨下官進城。”

驃騎營自然是不能進城的,秦城隨這郎官進城,出於禮節問起名諱,才知此人便是東方朔。對於唱出“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的東方朔秦城還是有所耳聞的,知曉此人滿腹才學,為人幽默機智,被後人稱為“智聖”,不過東方朔一輩子政治成就卻不大,算得上是不得志,倒是留下了不少辭賦,《答客難》便是出自此人之手。

對於這樣的歷史名人,又是正面人物,秦城也有意結交,言語間頗為親切,東方朔也很隨和,與秦城聊得頗為投機,大概大夥兒都是出自寒門的緣故吧。

秦城進城,當日便面見了劉徹。

第二日朝會時秦城和驃騎營一眾高階將領登堂,接受劉徹正式接見。

此後兩日,秦城和南宮商又受到劉徹私下召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