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明末大軍閥劉衍頂點> 第30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 (2 / 2)

楊廷麟到了軍中之後,比他在京時瞭解的事情更詳細了,同時也對朝廷的做法更加失望和不滿,這些天的所見所聞幾乎顛倒自己心中的三觀,於是他常常在心裡自問道:“難道大明的氣數真要完了麼?”

盧象升踞坐在土炕上處理了一些公事,忽然抬眼望著神不守舍的楊廷麟道:“伯祥,你明白麼?我們差不多臨到絕境了。”

沒有等廷麟說話,他接著說:“我帶兵多年,身經百戰,卻還沒有遇到過這樣局面。你瞧瞧,下面的兵士們已經餓得皮包著骨頭,就這樣還要每天行軍打仗,還要為了明天的一餐而奔波。大家其實都明白是在等死,不是死於鋒刃,便是死於飢疲。”

盧象升說話的語氣像是在與楊廷麟兩人拉家常,臉上看不出絲毫的不愉之色,“如今之所以大家沒有四散,唯一一點是他們的報國之心,而朝廷不惟不知鼓勵士氣,反而用各種辦法來瓦解軍心,沮喪將士們的報國熱情。再這樣下去,我怕有些人是會鋌而走險的,只要有一隊人馬鼓譟而去,全軍瓦解也就只在朝夕了。”

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徵求楊廷麟的建議,“伯祥,這局勢你看如何是好!”

楊廷麟從上炕上跳下來,陣陣袍袖道:“我也擔心局勢不能夠支援多久。兩軍對壘之際,生死安危只在呼吸間,卻如何能使將士們空腹作戰?要是依我看,目前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移兵畿南的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三府,四處籌募糧草,暫時休養士馬,待半月之後,尋敵決戰。不然以飢疲之卒,當虎狼之敵,難免覆沒,於國何益?”

盧象升聽完便搖頭苦笑了一下,只是隨手抓起一份文牘,卻半天沒有做聲。

楊廷麟接著說:“畿南三府雖然也有匪、旱之災,但還不十分殘破,民心也未失去。如能移軍廣、順,號召士民,則不但糧草無匱乏之虞,兵馬亦將會四處雲集。從前金人南下,太行山義民蜂起,結寨自保,與金對抗。無奈南宋朝廷立意主和,使武穆北伐之謀不行,太行山與冀南父老痛哭絕望,誠為千古恨事,言之痛心。公平生以嶽少保自勉,何不承嶽少保遺志,聯絡畿南三府父老,共御強虜?在畿南三府士民,既是救國,也是保家,必能聞風響應,執干戈為公前驅。”

楊廷麟的這番話在目前就軍事說確是上策,但是這一點井沒有打動盧象升的心,倒是他慷慨激昂的言辭,使得盧象升深受感動。

盧象升沉默一陣,嘆口氣說:“伯祥,你的主意雖是上策,但我實不能用。我只能用下策,派人向綿竹作秦庭之哭。”

楊廷麟知道盧象升所說的綿竹,其實暗指劉宇亮是四川綿竹人。明朝計程車大夫,習慣於對內閣輔臣級別的大臣不稱其名,只稱其籍貫。而所謂的作秦庭之哭,卻是一個典故,說的是楚國京城郢都被吳國攻破,申包胥到秦國求救,哭了七天七夜,因而求來了救兵。

“既是上策,為何不用?”楊廷麟其實知道為何,卻仍是不死心地發問。

“這還不明白?”盧象升突然覺得胸中一陣刺疼,他從土炕上撐起身子站起來,在土炕邊低著頭來回地踱了幾步,然後接著說:“一個月來,樞臣與權奸矇蔽主上,疏、揭交攻與我,環顧中外人情,盡伏危機,以相嫁禍,弟以待罪之身,暫統軍務,常不知何時就逮,倘若移師廣、順,則朝廷必加以臨敵畏怯之罪,不出數日就會有緹騎前來,與其死於西市,何若死於沙場?”

盧象升所說的揭,即是隻揭帖,也是奏本的一種形式。他所說的中外人情,是指朝中朝外人情洶洶,實際上是在指楊嗣昌在朝中與朝外的高起潛狼狽為奸。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