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渙水入淮口往下數十里,便是泗水入淮口,再往下游數十里,便是一段聯通淮河與長江的運河了,這段運河自不必多說,前前後後不知道修了多少次、棄了多少次……而進入運河,不過十里,便有一座縣城立在運河東側,卻正是山陽縣城。
山陽已經是江都郡所屬了。
故此,從廣義上而言,江都的北大門當然是徐州,可狹義來看的話,泗水入淮口北岸的淮陽、運河北段的山陽、中段的高郵便是江都的三重大門了。
淮陽中了調虎離山之際,一時空虛,被輕易突破。
而此時,杜破陣、輔伯石、李子達、闞稜,以及所謂十三金剛,外加一萬淮西太保軍,已經來到山陽,只隔著一個運河在山陽城對面的地界安營紮寨,前營距離運河不過一兩裡,而運河距離山陽城也不過三四里。
但杜破陣本人此時也不在營寨裡,而是抵達此處第二日,便一大早與李子達帶著幾十人往西邊的洪澤浦過來了。
「盟主,怎麼樣?」
一片斜堤上,側身而立的李子達朝杜破陣得意來言。「我沒說錯吧?」
「不錯。」杜破陣負手看著身前密集的淺水湖區,難得鬆了一口憋了數日的氣。「一點都不錯……果然淮南淮北根本不是一個氣候,淮北那邊幾個河道都快乾了,這邊湖區還能起來的這般密集,這下子咱們有退路了。實在不行從這裡走,從西面鍾離郡上河,便有馬勝帶水軍接應,根本不必擔心泗水口被人封住。"
「其實淮南下雨的,尤其是上游的山裡,一點不比往年差,聞人兄弟也說過的,淮水水位也擺在那裡,盟主早該有譜的。」李子達有些不以為然。「便是河上走不了,大不了繼續往西走,請聞人兄弟扯了旗,從他家那邊走。」
"當然有譜,但事關重大,不親眼看到之前,一點都不敢放鬆。"杜破陣認真來答,卻沒有提及聞人尋安的問題。
真到了萬一的時候,這當然是一條路,但若是直接把全軍的倚仗和期待放在聞人尋安上,他也委實不敢……一年了,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聞人尋安半割據淮南郡一年後有沒有別的心思?
「若是如此,為何還要來冒這個險呢?」李子達不知道有沒有領會到這一層,他四面看了看,確定只有杜破陣幾個義子外,終於問出了一句話。「這一回,咱們可是把家底子全搭上了。」
「沒辦法的事情。」杜破陣倒是意外的平靜。「既然反了,官軍跟黜龍幫就只能二選一,而且斷不是之前三心二意的時候了,就是一邊倒……而若是一邊倒,淮西都打成那樣了,總不能再去跟朝廷走一起吧?那不是自家破了氣海碎了丹?」
「這倒是實話。」
「然後以這個做前提,既然要跟黜龍幫走,就得受人家拿捏,張三郎的意思是,事情做成了,淮西六郡的盤子還是我們的,做不成,也還是我們的,但他要在淮西設七八個總管。」杜破陣繼續言道。「我覺得他設七八個總管是難,但三四個總是能成的,便不能不應。」
「真要設三四個總管,還不如只留兩三個郡妥當。」話至此處,李子達頓了頓,也嚴肅了不少。「如此說來,往後根子就是淮西了!」
"不錯,現在不是之前跑船搞幫派的時候了,有成片的地盤才有說頭。」杜破陣也認真了不少。「這次回去就棄了渙口,那地方好是好,但距離淮西腹地太遠了,距離徐州太近了……司馬正饒不了我們的。」
李子達默不作聲。
杜破陣醒悟過來,便來安慰:「老李也不必多想….你是張三點名要過去的,上來就是大頭領,一營兵,一個正將,前途總是不差的,便是將來不成了,回到淮西來,總有你前五的一把交椅。」
李子達
只是胡亂點頭。
就這樣,二人又看了一會地理形勢,隨著日頭起來,天氣漸漸潮熱,兩人終於決定折回大營。惟獨他們是走水路趁著泗水口空虛而來的,並沒有帶多少坐騎,基本上只有將領跟哨騎、信使能騎馬,而為了不讓只有兩條腿的侍從們為難,便只是牽著馬往回走。
當然,也還是為了確定萬一時的撤退路線,繼續觀察的意思。
不過,行到半路上,距離大營還有十來裡的時候,忽然便有信使來報,說是官軍援軍已到山陽,闞稜將軍請盟主與副盟主速速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