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黜龍免費閱讀筆趣閣> 第一百四十四章 苦海行(1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四章 苦海行(11) (3 / 4)

時代似乎在召喚另一個王代積,但這次沒人敢真的視客觀自然條件為無誤。

西巡隊伍,藉著秋雨的恩澤,很是在太原休整了四五日。

然後,秋雨忽然就停了。不但停了,而且天氣陡然轉暖,來了個秋末的小陽春,不過一兩日,路面便已經乾結。

除了聖人,上下齊齊無語。

旋即,聖人以天意如此,直接下旨,要隊伍循汾水北上,往汾陽宮,努力不耽誤十月初紀念黑帝爺的寒食節。

眾人無奈,只能倉促準備,重新上路。

前幾日,路程順利,上下雖然心懷怨氣,但委實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尤其是在太原休整了五六日,大家多少恢復了一點元氣。

但是,走到樓煩郡郡城靜樂的時候,天氣再度變化,秋雨滴落,接連兩夜,溫度陡降。西巡隊伍在此地不尷不尬的呆了兩三日,就已經因為天氣變化開始出現了低烈度的疾病減員…於是幾位大員再度來勸,請候冬衣,否則要考慮隊伍會因為疾病和勞累在山區逃散。

聖人雖然極度不滿,卻也重新猶豫了起來。

而就在所有人覺得似乎又可以拖下去的時候,忽如其來的,毛人皇帝便發作了。

這一日,靜樂城內,之前多名進言的中高層官吏被罷職,事後才知道,更倒黴的群體居然是往來各處彙報資訊的使者…就在這日前夜,數十名隸屬於北衙體系的侍從、公公和金吾衛軍官被集體處決。

很多人猜測,很可能是關中那裡傳來了不好的訊息,激發了聖人的怒火,徹底發作,而為了遮人耳目,才會如此。

張行彼時住在西面城牆上,和幾名下屬佔據了一個小門樓,也完全不曉得到底發生了什麼,更不想御前驚動白有思,便大約去問幾個當值的,也都茫茫然,只說應該當夜某個使者帶來的訊息有些糟糕,但具體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否則人不就白殺了。

這倒是驗證了傳聞。

而且,也來不及去問事情根本了,血淋淋的榜樣在前,除了極少數有倚仗的大員外,再無人敢言…實際上就連幾位大員,也都閉口不語起來。

西巡隊伍戰戰兢兢,在聖人的淫威之下冒著尚在淅淅瀝瀝的秋雨,強打精神北上。

然後不出有些人所料,由於下雨和天寒,疾病開始低烈度的蔓延起來,很多得病的宮人、太監、

士卒被沿途棄置在缺醫少藥的驛店、鄉村,引發了新的謠言和恐懼……於是開始有人嘗試往周邊的山間逃亡,甚至有極個別軍官棄職率眾逃亡。

走了七八日,終於抵達汾陽宮。

其實,坦誠來講,這七八日間,後四五天雨水已經停掉,而且汾陽宮那裡聽聞西巡隊伍的出了問題後,立即主動來迎…王代積是個小人,但絕對是個有能力的小人,他在幾個月內便將汾陽宮梳理的妥妥當當,此時帶著汾陽宮自己的駐紮軍隊,以及儲存的藥物、帳篷、乾淨軍衣一起抵達,瞬間便解了隊伍的燃眉之急。

然而,經此一事,龐大的西巡隊伍內部,上上下下的面貌不要說跟剛剛出東都時的耀武揚威相比,跟關中時的從容相比,跟太原比都差了不止一層…張行一直都在最核心區域,委實不知道這幾日到底有多少減員,有沒有讓西巡隊伍傷筋動骨,但士氣跌落到谷底,上下氣氛變得完全不對路,卻是一眼便知的。

這種情況下,張行也實在是沒轍,只能一到汾陽宮便藉著跟王代積的關係,去要藥物、乾草、糧食,然後叮囑屬下各自照顧好馬匹、行禮,以備不時之需。

汾陽宮位於位於雁門、馬邑、樓煩三郡交界處,汾水源頭的管涔山天池邊上,居高臨下,與雁門郡城遙相呼應,既是行宮,又是城池,也是軍事要塞和重要倉儲基地。

這片區域,西面是大河與呂梁山脈,東面是滹沱河與太行山脈,南面是順著汾水直達太原的通道,北面則是樓煩關…這個世界不需要長城,也沒有長城,但是長城的雛形,邊牆與要塞總還是有的。

樓煩關北面,苦海南邊,大河東邊,燕山西面的區域,可能就是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最著名的邊鎮所在了。

因為他們是相對於北荒和巫族領地的中原鎖鑰——苦海和毒沙漠之間本就有一處大缺口不說,本身也是巫族和北荒人南下的重要通道。

昔日大唐內亂,霸業崩塌,南唐衣冠南渡,北方一時間此起彼伏,前後數十政權依次割據,終於等到了大晉一度統攬北方,而大晉前身就是北地人渡海而來,被安撫收攏於此地的邊鎮…當然,那是官修史書,實際上很多人認為,大晉一開始的時候更像是巫族和北荒人組成的酋幫遊盜,甚至巫族人還比較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