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侯趙佗大破閩越和南越聯軍,全定閩越之地的訊息傳到咸陽。
皇帝龍心大悅,下詔廢閩越國,設定閩中郡管轄閩越之地。
同時他在高興下,詔令天下大酺三日,並於秦宮設宴,饗公卿百官,為征伐南方百越的將士賀。
打下區區一個閩越國,就搞得這麼隆重,主要原因還是去年的敗仗影響太大了,使整個秦國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雖然事後朝廷將這場戰爭的失利歸結到疫病問題上,但不免讓一些人在暗中生出別樣的心思。
秦軍,並非真正的無敵於天下。
二十萬大軍,還不是敗在南方的越人蠻子手中。
這場戰敗,讓秦軍兵鋒稍挫,就連皇帝的威望都受到了損傷。
故而始皇帝對新的勝利渴望已久,在收到趙佗的捷報後,便迫不及待的公佈。
他需要一場大勝來挽回顏面,並激勵天下人,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這場戰爭。
至於趙佗會不會像之前馮無擇一樣先勝後敗,沒有人會這麼想。
武功侯趙佗,就是秦國永不戰敗的旗幟。
始皇帝大張旗鼓的慶祝這場滅國之勝,對於此戰的獎勵,他也毫不吝惜的發了下去。
其中一個值得人注意的點,就是上一次秦軍徵越的主將馮無擇,以八年戍守南疆之苦勞被始皇帝賜為倫侯爵位,追封為武信侯。
這是始皇帝對馮無擇功績的肯定。
去年秦軍徵越戰敗,讓始皇帝很糟心,氣的他很長一段時間都沒睡好。
但他也清楚這場大敗並不是馮無擇一個人的錯。
他的氣主要是發在輕敵冒進的副將屠睢身上,對馮無擇並未氣惱。
甚至因為馮無擇的死,始皇帝還多有感嘆。
多好的一個忠臣良將啊,為皇帝和大秦戍守南疆整整八年之久,拿下了幹越和東甌的廣袤土地,可謂功勳卓著。
只可惜運道不好,沾染了可怕的水蠱病,殞沒于越地。
馮無擇到死都沒有回到家鄉,真是一曲大秦悲歌。
如今趙佗砥定閩越,以大勝洗刷了去年的恥辱,讓始皇帝對上一次的戰敗不再顧忌不言。
同時趙佗還在上書中提到了馮無擇經略越地的功勞。比如經營廬江郡,開鑿武夷山道等等。
馮無擇在越地的辛苦付出,為秦軍這一次拿下閩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趙佗這番表功,始皇帝想起八年來馮無擇在南疆的種種貢獻。
加上馮氏在朝堂也是大族,始皇帝略一思索,決定對其追封升爵。
不為馮無擇攻打閩越的戰績,而是表彰他八年的辛苦付出。
馮無擇死了,武信侯的爵位可以由其子馮敬繼承。
馮敬二十多歲,因父蔭為中郎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