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將軍厲害啊,他先平幹越,後降東甌,如今又打下了閩越,真可稱作越人剋星了。看情況,要不了幾個月就會傳來他攻下南越的訊息。”
“還有屠睢將軍那邊。聽說他和馮將軍分兵,自率十萬大軍攻打西甌。以小小甌越之國,怎麼可能敵得過我大秦十萬銳士。我看要不了多久,就有屠將軍攻滅西甌的捷報傳來。”
“嘿嘿,之前都說百越難徵,如今來看也不過如此嘛。在我大軍之下,那些越人都像是土雞瓦狗,一打就破。”
咸陽城中喜氣一片,大街小巷多有秦人相互談論,甚至有人已經開始邀朋友一起喝酒慶祝了。
閩越乃是百越大國,比之前歸降的東甌還要厲害。
現在馮無擇率軍佔領閩越,這戰績自然是值得吹噓了。
皇帝高興之下,傳令天下大酺三日,以示慶賀。
這屬於是慣例,遇到軍事勝利的大好訊息,那就得大大宣傳,甚至大酺慶賀,目的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
一來分享皇帝的喜悅心情,二來可鼓舞民心,給天下人一個正反饋,讓這場戰爭順利的打下去。
不僅是民間對此喜氣洋洋,官場上同樣一片稱讚附和之聲。
當皇帝在朝堂上公佈這個大好訊息的時候,眾人皆道皇帝英明神武,馮無擇和屠睢兩位將軍統軍有方,這場南征之戰又將為秦國開疆拓土。
這種時候,再也沒人提及百越難徵的事情。
甚至還有朝中臣子,在私下裡悄悄議論六年前的那場大朝會。
“當時屠將軍建言南征,皇帝本欲發兵五十萬南下徵越。但武功侯站出來阻止,大談百越之地的險惡,說什麼百越不能速取,只能緩緩圖之。最終讓皇帝改南征為北伐。也就是這一戰,他立下大功,封為倫侯。現在來看,武功侯之言,不可信啊。”
“是啊,事實證明百越一盤散沙,比北方的胡人還好打。我估計武功侯當時還是大庶長,離倫侯只差一步,眼見皇帝要讓屠將軍領兵攻越,他撈不到功勞心中急迫,所以才說出百越難徵的話。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領兵北伐,立功封侯!”
“這位君侯年紀雖輕,但心思深沉啊。”
這種陰謀論的說辭雖然沒人敢在正式場合說出來,但在私下間的好友交談中還是被人提起。
趙佗的手下舊部分佈各官署,他對此有所耳聞。
對此,趙佗並不是很生氣,只是將那些人的名字默默記下來。
對於百越之戰,他更多的還是擔憂。
因為在趙佗的記憶裡,原本歷史上的秦軍徵越一開始確實是勢如破竹,憑藉強大的裝備戰力打的百越抬不起頭來。
真正的問題是出在秦軍深入百越,補給線拉長,又不適應當地氣候水土。加上被越人不停襲擾,最終主將屠睢被伏殺,秦軍失了統帥,慘遭大敗。
“我本指望老馮作為主將能壓住屠睢,沒想到他們兩人居然分兵。這樣一來,屠睢是否會輕敵冒進?”
“而且聽說老馮在信裡給皇帝說他有病在身,請皇帝另外派人去統兵,這不是個好訊息啊。”
趙佗有些憂慮。
他那位兄長是豪傑般的人物,性格粗獷中又帶有強勢。
這種人是猛將,但不是王翦那樣的沉穩之將,打仗很少採用穩紮穩打的戰術。這種打法,去征伐百越那種環境惡劣的地方,不利啊。
“從閩越到咸陽的路程,足足有五、六千里,如今收到的馮無擇打下閩越的訊息,已經是兩個多月前的事情了。這幾個月的時間,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趙佗眼中滿是憂慮。因為距離太遠,交通不發達的緣故,咸陽收到的訊息其實有很大的滯後性。
擔憂歸擔憂,趙佗在這個時候還是明智的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