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走出大殿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
天上星斗遍佈,半輪彎月橫亙於空。
只是今夜的月色,卻顯得有些朦朧。
他回頭,看到跪坐在案前的人影正緩緩起身。
燭火搖曳,光影晃動間,皇帝的動作顯得有些臃腫與遲緩。
現在是秦始皇三十二年。
皇帝已經四十四歲了。
曾經高大挺拔的身軀,在經過半生的辛苦操勞後,已經是日漸顯露疲態,身子微微佝僂。
彭城那一椎留下的傷勢後遺症,讓他的每一個動作都透露著肢體上的輕微不協調。
這幾年的修仙生活,缺乏的運動量更是以腰腹間的贅肉作為體現。
“歲月不饒人啊。”
“再英明神武的人都有走向衰老的一天。”
趙佗在心中輕輕嘆了一聲,有些明白為什麼許多君王一旦上了年紀,都會去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之道。
轉而,他又想到剛才與皇帝對話的場面。
“朕的南疆,需要你。”
用冷冽緊繃的表情,說出近似請求的話語。
這是始皇帝在趙佗面前,第一次將姿態放的這麼低。
趙佗不僅沒有感動,反而毛骨悚然。
君王放低姿態請臣子出征。
這樣的場景並不是第一次在秦國出現。
光是他知道的,就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四十多年前,秦昭襄王遣秦將王陵攻打趙國邯鄲,結果被趙軍大敗,秦軍陣亡五個校尉,死傷數萬人。
面對敗績,秦昭襄王就想讓武安君白起前去邯鄲主持大事,好讓秦國反敗為勝。沒想到白起以邯鄲不易攻,諸侯即將相救為由拒絕了。
秦王無奈,讓王齕代替王陵為將,前去趙國主事,結果被諸侯聯軍大敗。秦王大怒下,強起武安君,又遭白起拒絕
秦王使應侯范雎去請,白起再次推辭,還口稱病篤。
一次請、二次請、三次請……
請到最後就是杜郵賜劍,一代名將含恨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