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侯趙佗與太子扶蘇於府中秘談一日。
待到數日後,太子正式向始皇帝上書建言,欲劃分天下徭役、兵役區域。
“北人戍北,南人戍南?”
秦宮深處,始皇帝再度打量著扶蘇奏上來的文書,咀嚼著奏疏裡所提議施行的政策。
今日的大朝會上,太子扶蘇公開上書,引得群臣一陣議論。
說是議論,其實也沒什麼反對意見。
因為這事情只需要仔細思量,就能發現扶蘇說的很有道理。
特別是太子這一次上書準備的十分充分,在奏疏裡羅列了許多資料。
比如上一次秦軍征伐河西時,從關中和蜀地徵調兵卒和役夫一路耗費的糧食資料,以及從齊魯之地徵調兵卒役夫耗費的糧食資料,還有相關人員的病死人數之類的資料對比。
這些用新推廣的秦數羅列的資料,無不顯示著從遙遠之地徵調兵卒役夫,耗時極長,損耗極大,病死率很高,確實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
秦國一向注重實際利益,之前皇帝和眾公卿的思維還沒有徹底從統一前的區域型國家,轉變到統一後的大一統王朝。依舊按照老規矩行事,結果徒增損耗。
現在被太子一點破此事,朝中就有不少公卿當場站出來附和。
最激動的還不是太子的岳丈李斯,而是王戊。
太子手裡的資料有一部分就是他提供的。
作為掌管天下農業稅收的治粟內史,王戊這幾年為了填皇帝征戰的窟窿,頭髮都不知道掉了多少,每多浪費一石糧食,那都是在要他的命啊。
雖然實行分割槽域徭役的政策後,會減免一些地方的賦稅,但相比路途上的大量損耗,還是會多不少剩餘的。
有節省糧食的妙招,他自然是舉雙手雙腳的支援了。
“臣王戊認為太子之言,實乃利國利民之良策也!”
王戊之後,其他眾卿大都覺得太子之策可行。
見到眾臣皆稱善。
始皇帝也沒有拆自家兒子的臺,在朝會上點頭拍板下來。
他下詔命太尉府對這次攻打百越的兵員徵調進行最佳化,儘量多選南方之人,同時治粟內史府則商議相應的減免賦稅政策。
說實行就實行。
雷厲風行,正是秦國的一貫作風。
只是等到下完朝會回到宮中後,始皇帝又感覺有些不對起來。
劃分天下徭役、兵役的政策乍看之下,確實像扶蘇能想出來的,但他還是有些疑惑。
始皇帝轉頭看向殿旁侍立的趙高。
“尚書令,將太子之前的文書呈送一些給朕。對了,還有廷尉和武功侯的也一起。”
“唯。”
趙高領命,走到殿門口,轉述給自己手下的尚書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