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始皇帝那“陰森森”的目光,趙佗感覺身上有些冷。
這眼神,這語氣。
該不會是有讓自己陪葬的心思吧?
不過趙佗只是想想就否決了。
自從秦獻公廢除人殉制度以來,秦國已經一百多年沒有用人殉葬過了。
至於說功高震主,需要提前賜死之類的話,有扶蘇這位長公子作為繼承人,應該問題不大。
趙佗心思略安,說道:“臣以為可以用郎中令所屬郎衛軍,及衛尉所屬之衛士為參照,燒製兵馬俑。再仿照我大秦諸將之模樣,燒製將軍俑,統率諸郎衛武士,如此便可護衛帝陵,再無遺患。”
燒俑?
始皇帝對此不置可否,只是用飽含深意的目光打量著趙佗,這看的他頭皮發麻。
好在始皇帝並沒有過多的戲弄趙佗,最後還是認可了趙佗燒製兵馬俑的建議。
陶俑陪葬的風俗早已出現,這其實是應有之意,差別只在規模上。
“朕的帝陵兵馬俑。要大,要多,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要為天下第一。”
這位帝國的最高元首,給出了關於兵馬俑燒製的指導意見。
然後他視察了少府的一些專案後,便擺駕離去,只留下趙佗滿臉無語。
你要燒製兵馬俑就燒製唄,還跑來嚇我一跳幹嘛,真是氣人。
不過始皇帝這一道命令,讓趙佗接下來的工作方向來了一個轉變,他得調集一部分人力和資源來處理兵馬俑的事情。
秦代常稱呼的少府其實是有兩個。
一個名為將作少府,職掌宮室、宗廟、陵寢等土木營建工程,屬於是秩祿兩千石的朝中大員,如今的驪山陵墓就是由將作少府主持修建。
另一個少府則是趙佗現在擔任的職務,掌管山海池澤之稅收,以及各種器物督造和皇宮裡的一干雜事。
帝陵內隨葬器物的製造自然也是趙佗的職責。
他招來負責此事的少府工丞章邯,轉述了一遍始皇帝的指導意見。
“有陛下詔令,郎中令和衛尉那邊自會配合,讓匠人參照這兩軍配置,以真人一比一的模樣進行臨摹和燒製。車馬、戰陣盡數按真實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