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二月下旬。
趙佗率秦軍抵達阿邑,與此處的蒙恬部會師。
一番寒暄後,蒙恬立刻彙報最新軍情。
「將軍,據我軍斥候回報,濟水一線並未有齊軍防禦。齊人將濟水兩岸城邑的兵卒盡數收攏,屯於臨淄城中。」
「收攏兵力,這是要據堅城死守,以待各地援軍啊。」
趙佗微微頷首,這樣的佈置在他們預料內。
看來濮水一戰,已經讓齊軍徹底認識到,他們野戰不是秦軍的對手,分散兵力於各處城邑,只是等著被秦軍分頭擊破,所以選擇收縮兵力於臨淄,依靠堅城防禦。
趙佗隨口問道:「大司馬在甄城殉國,這一次齊王又以何人為將?」
蒙恬回道:「聽擒獲的齊人說,似乎是那個從甄城逃回臨淄的田衝副將。」
趙佗腦海中回想起之前在函谷關外,所見的那個齊地大漢。
「是田儋啊,看來他跟著大司馬,還是學了不少東西。只可惜當今天下大勢已定,頑抗到底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
趙佗笑了笑,並未在意。
大局已定,誰也擋不住。
他命士卒在阿邑整修一日後,就立刻率軍順著濟水東進。
秦軍的糧秣輜重灌載於蒙恬收集的濟水舟師上,順河補給。
秦軍步卒則是分成了兩支。
一支由蒙恬率領,渡過濟水,沿南岸行進,沿途攻取濟水南側的谷城、盧城、歷下、高宛等地,分兵駐守,確保秦軍濟水運輸線的安全。
趙佗則自率大軍沿濟水北岸走,沿途收取漯(t)陰、麥丘等地,一路直抵臨淄西北約兩百里左右的狄城。
狄城乃是濟水以北的一座重要城邑和渡口,昔日齊王建迫於秦國的壓力,欲殺四國之人。
韓成和張良等人就是渡過濟水後,欲從此處前往代地,結果被狄城大豪田儋兄弟率人圍殺,導致橫陽君韓成被捕獲。
但如今面對秦國大軍來臨,狄城官吏庶民舉城相投,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
「吾狄城田氏,願簞食壺漿,以迎將軍。」
名為田攸的狄城田氏長者,率著身後一眾田氏族人,跪伏在城外,向秦軍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