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利的矛尖正對著正面衝來的匈奴勇士。
有速度快的匈奴騎兵徑直撞上來,當場被紮了個對穿。
也有機靈的馬兒眼見前方是一片閃亮亮的金屬森林,立起了身子,不願撞上去。但這樣的後果就是被緊隨其後趕來的匈奴騎兵撞上,就像連環車禍一般,一騎撞一騎,人叫馬嘶之聲不絕於耳。
更多的騎兵,還是狠狠的撞上了秦軍的車陣,他們想要憑藉強大的戰馬衝擊力,撞出一條路來,衝進秦軍陣中,大殺特殺。
卻月陣是如同彎月一般的弧形。
因為形狀的緣故,匈奴人越向前,所受到的殺傷也就越大,同時因為弧形可以分散受力點的力,有著良好的抗衝擊能力,導致匈奴人的衝鋒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有力。
反而是陣內的秦軍藉助武剛車擋住匈奴騎兵後,以長矛、長鈹快速抽插,對匈奴人造成了巨大傷害。
在卻月陣後方,秦軍弓弩手,不停上弦,然後拋射陣外。
車陣外,是密密麻麻匈奴人,從天而落的箭矢,可謂是箭無虛發。
雖然也有後方的匈奴騎兵以箭矢拋射反擊,但他們手中的小短弓,不管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遠不如陣內的秦軍弓弩,造成不了多少傷害。
北河岸邊,整個戰爭場面就像是當初月氏圍攻秦軍車陣的重演。
不同的點在於整個卻月陣背水而立,後方是滔滔北河,上有秦軍舟師控制河道,使得陣內的秦卒不用擔心後方來敵,能夠一心一意的和匈奴人拼死廝殺。
同時卻月陣兩翼環抱河岸,藉助河邊的淤泥地面,能有效的限制戰馬衝鋒,削弱匈奴騎兵的衝擊力,使得陣內秦軍受到的壓力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當然,更重要的是陣內這五千秦卒皆是從全軍選拔的壯勇之士,或是身強體壯力大無窮,或是如王陵等人一般,在從軍之前就是和人私鬥拼殺的遊俠好漢,戰鬥力很強。
他們的主將王離,更曾親自指揮過秦軍車陣抵抗月氏騎兵的戰役,有相關的作戰經驗。
一回生二回熟,王離站在河邊的車輿上,指揮若定,不時下達命令,調集各兵種配合防護,使得秦軍卻月陣在匈奴人一輪又一輪的衝擊下,穩如泰山。
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萬匈奴人竟開始撐不住了。
“上將軍,這卻月陣果然好用,照眼前的情況打下去,匈奴這兩三萬人就算全死光了,也不可能破陣。”
陳平撫掌而贊。
趙佗笑而不語。
他如果沒記錯,原本的歷史上,宋武帝劉裕以兩千人布卻月陣,大破北魏三萬精銳騎兵,成為“以步制騎”的經典案例,堪稱氣吞萬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