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我軍騎兵已探尋至此處平原的兩側河道,此地胡人大多已經北遁,有少數戎人部落願意投降我軍,貢納牛羊,只求讓他們繼續在這裡放牧。”
“嗯,這些胡人裡面還是有識時務的,此事準了,不過讓他們往兩側遷徙,勿要靠近我秦軍百里內,保障我後路無礙。”
趙佗開口,這兩條河圈起來的平原,豐茂肥沃。除了匈奴外,還有許多戎人部落生存在這裡。
他們就像以前的樓煩、林胡、白羊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奇怪名號,部落人數不多,基本都是為匈奴所奴役。
這些戎人會定時向匈奴繳納牛羊財貨,任由匈奴對其劫掠,因為太過弱小,他們哪怕再不服氣,面對強大殘暴的匈奴,也只能低頭臣服。
如今秦軍來到這裡,驅逐匈奴,佔據大河圈起來的原野。
這讓一些戎人部落感到恐懼而北逃,繼續投靠匈奴去做奴隸。
但也有一些部落或是膽子頗大想和秦人接洽,或是捨不得此處的豐茂草場,願意投靠秦軍。
給匈奴人當狗是狗,給秦人當狗也是狗,只要能繼續活下去,投靠誰都是一樣。
對於這些投誠的戎人,趙佗一向給以寬大的態度。
在他看來,等到秦軍打敗匈奴,這些戎人可以拿來立榜樣,招攬其他部族。
想要在塞外建立穩固的統治,除了棒打野狼外,也要多收一些忠誠的狗來看門。
“算算時間,應該差不多了吧。”
趙佗暗語,在他的刻意命令下,秦軍推進的速度不快,如今已經離月夜偷渡大河,突襲右大將過去了好幾天,想來匈奴那邊早已接到了訊息,並做出了相應的措施。
誘餌已經扔了出去。
只是不知,那頭狡猾的草原狼王會不會鑽進這佈置好的陷阱裡來。
這樣的擔憂,在秦軍抵達北河南岸的時候,便在趙佗手中的千里鏡下消弭掉了。
“大單于,你還是上鉤了。”
趙佗騎在馬上,腰挺的筆直,一隻眼睛閉著,另一隻眼睛盯著手裡的千里鏡。
透過水晶打磨的鏡片,他能觀看到北河對岸數千米外的場景。
趙佗手裡的這個千里鏡,經過簡單的試驗測算,大概接近於後世的十倍望遠鏡。
意思就是能將所觀看的物體拉近十倍。
所以在遠處用肉眼只能看到的人影,在趙佗的千里鏡中就顯得十分清楚了,他能看清那是一個個頭戴氈帽的匈奴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