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在後世的烏蘭布和沙漠東側分成兩條。
一條河水由南至北,轉了個彎後,徑直向東流淌,這就是黃河“幾”字形上面的那條橫線,也是秦軍月夜渡大河,所突破的那一條。
而另一條河水則是在與主河道分道揚鑣後,先是繼續向北直趨陽山、陰山下,之後轉向東流,灌溉陰山草原,最後又往南拐了個彎,與第一條河水匯合在一起。這條河被稱作“北河”,到了後世,又被稱作“烏加河”。
兩條河水之間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類長方形套子,這套子中間的區域就是黃河三套中的“後套平原”。
如今的局勢,就是秦軍突破了第一條大河,進入了這個套中區域。
在秦軍的北方是另一條大河,要再渡過了這條大河,才是陰山和匈奴王庭,也是昔日趙長城、高闕等城塞的所在。
當然在這片肥沃的套中平原,同樣生活著大大小小的匈奴和戎人部族。
在聽說秦軍已經跨過了第一條大河,擊破了右大將的駐守軍隊後,這些匈奴和戎人部族,一個個驚得亡魂四散,開始向著北方快速遷徙,想要渡過北河,與匈奴的大軍匯合。
相比於那些被秦軍兵鋒所指,倉皇北逃的族人。
此刻在套子以北的陰山腳下,一望無際的金色草原上。
匈奴的頭曼單于尚不知道南方發生的變故,他現在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到了那兩萬月氏殘軍,以及月氏貴女蘇迦莎的身上。
“我的閼氏被可惡的東胡人奪走,如今匈奴尚缺一個女主人。只要貴女願意,可以做我的大閼氏,我們一起掌握這片廣袤的土地,成為草原的主人。”
頭曼單于派遣使者向蘇迦莎傳話,表達了他的意思。
閼氏。
是匈奴單于、諸王之妻的稱呼,數量可以不止一個,且各有封號。
比如歷史上王昭君出塞,為單于之妻,其名號便是“寧胡閼氏”。
單于的閼氏,在匈奴有著極高的地位,甚至能夠影響到國家政事的走向。
現在頭曼單于向蘇迦莎求婚,並許以“大閼氏”,表達了他的看重。
但蘇迦莎很清楚,頭曼單于垂涎的不只是她的美色,更是她身後的兩萬月氏騎兵。
匈奴和月氏是仇敵,如今他們這群月氏人“落難”投奔匈奴,被頭曼單于好吃好喝的招待,還劃分了一片陰山下的草場供他們棲息,這背後打的主意誰都清楚。
頭曼單于正是看中這些月氏人的翕侯被秦人擒殺,部族毀滅,剩下的月氏人無家可歸。
這時候他表現懷柔之心,再和領頭的蘇迦莎聯姻,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這兩萬月氏青壯收入麾下,得到他們的效忠。
日後再讓這些月氏青壯和匈奴女人相互通婚,進行同化,很快就能讓他們徹底融入匈奴,成為頭曼單于手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