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月氏的牧民在秦軍監視下,開始收攏草原上放牧的牛羊。
遠方的營帳間,到處都有炊煙升起。
來自塞內的秦卒開始生火燒水,埋釜造飯。
這裡背靠賀蘭山,並不缺少作為燃料的木材。遠方有黃河奔騰,大地上溪流交錯,也不缺飲用的水源,正是一處駐紮的好地方。
秦軍營地的中央,黑色大纛下的主帥軍帳。
趙佗跪坐在氈毯上,目光盯著擺在他面前木案上的兩樣東西,微微一嘆。
“沒有技術含量的科技,果然容易被仿造。”
這是月氏人用木料和皮革仿造的馬鐙和高橋馬鞍。
雖然因為材料和趕製時間的緣故,這兩樣月氏造的馬鞍和馬鐙顯得粗糙拙劣,但形制上並沒有多大問題,勉強可以一用。
趙佗臉色恢復平靜,沒有太過驚訝。
他發明出馬鐙的時候,就料到了這一天的到來。
馬鐙和高橋馬鞍,都是原理和造型非常簡單的東西,其發明重點是在概念上的提出,而非製造上的困難。
正常人只要多看上幾眼,就能大概明白這些東西的用途和製造方法,只要在戰場上使用,敵人能活著跑掉幾個,基本上就瞞不住。
這三樣東西,除了馬蹄鐵較為隱蔽,且必須要有一定冶煉技術才能製造外,馬鐙和高馬鞍都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甚至用一根麻繩都能弄出最簡單的繩圈馬鐙,製造起來很簡單,在此之前沒人發明,很大的可能還是沒有人能想到。
如今騎兵三寶被休密翕侯等人得知,但秦軍也拿下了賀蘭之戰的勝利,算是物有所值。
雖說這些東西一旦傳播出去,很有可能讓草原之民進行裝備,提升他們的戰鬥力,使日後秦軍和他們的戰鬥變得更加困難,但趙佗並不算太過擔心。
因為馬鐙和高橋馬鞍,對遊牧民族的加成遠沒有對農耕之民的加成大。
從零到一,永遠比從一到二更難。
而且這兩樣東西只是輔助裝備,秦軍真正的優勢還是來自全方位的科技碾壓。
光是騎兵三寶中可以保護馬蹄,讓戰馬能夠長途奔襲的馬蹄鐵,就不是現在的草原牧民能夠弄出來的東西。
更別說,秦軍還在不停研究更加強大的科技。
比如就在昨日,一千精銳騎兵從咸陽而來,他們帶來了寄給趙佗的家信,也帶來了一件由少府全力製造出來的軍事神器。
趙佗低頭。
木案上,月氏人制作的粗糙馬鐙旁邊,還擺放著一根精緻的銅製筒狀物。
趙佗嘴角露出淡淡的笑。
當邊荒的蠻夷,還在全力模仿秦帝國的舊有科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