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咸陽城趙府中。
趙佗身穿玄黑色深衣,負手而立,打量著被下人們搬入府中的一盤石磨。
“這可是祖師爺發明的。”
趙佗眯著眼睛,先把石磨的發明權定了下來。
倒也不是他隨口瞎謅。
民間一直有魯班發明石磨的傳說,據說那位百工之祖取來兩塊堅硬的圓石,在石頭上鑿出密佈的淺槽,將其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成了石磨。
趙佗昔日弄出巨砲時,曾說自己看過公輸子遺文,被很多人視作是公輸子傳人。
如今他將石磨的發明權定到魯班手下,日後要是還想要進行改造,那他的行為就會更有說服力。
不過嘛,現在的趙佗只想用它來磨點東西吃。
比如豆腐。
趙佗如果弄出豆腐來,或許可以在本時代成為一道頗有特色的美食,可以祭祭他的五臟廟,讓他從這個吃食種類和做法都很貧乏的時代中得到慰藉。
數千年後,當人們在餐桌上吃著豆腐時,說不定還會提到他秦將趙佗研究豆腐的逸聞故事,將趙佗和豆腐畫上等號。
“相比於豆腐,還是麵食更重要。這可是能利國家的好東西,得先弄出來才行。”
趙佗雙眼炯炯,對今日剛好來他府中拜訪的盧綰道:“阿綰,去把洗好的麥子拿過來,放到磨裡。”
“唯。”
盧綰如同在軍中時,拱手應諾,走過去將要幫忙的下人趕到一邊,自己提著裝在釜裡的麥子往石磨走去。
好奇心讓盧綰忍不住詢問道:“君子,欲要磨麥以做漿嗎?”
如盧綰所說,以麥粉做漿,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特色。
石磨早已被髮明出來,雖然在秦地不算普及,但這個時代的人已經掌握了將糧食磨成麵粉的技術。
人們一般會用糯米磨粉,再加上蜜糖之類,混合起來做成被稱為粔籹(ju nu)的甜品小吃,供上層貴族食用。
而底層黔首,也可以買來麥粉或是米粉,將其調和在水裡,進行飲用,俗稱叫做“漿”。
漿是秦漢時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飲料,官府禁止下面的庶民隨意飲酒,更不能群飲相聚。故而充滿智慧的人民,便弄出“漿”這種替代品。
不準乃公喝酒,乃公就用麥粉米粉兌水喝,總不犯法吧?
除了做“漿”之外,麥粉就沒了其他用處,再加上需要用到石磨,導致這東西的成本頗為昂貴。
人們對於麥的吃法,主要還是用來蒸熟,做成難吃難嚼又難消化的麥飯。
吃上一頓,遺失蹲半天的那種。
故而麥子雖為五穀之一,卻是底層庶民甚至是刑徒奴隸的吃食。
富貴人家皆食米肉,對於麥這種東西一向是瞧不上眼的,在這樣的影響下,就連麥的種植面積,也不是很大,一向被人不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