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
位於淮水以南的一座城市,古稱山北水南是為陰,故而此地被稱作淮陰。
這裡是商周時的東夷、淮夷之屬,後來歸了吳國所有。再到勾踐滅吳,淮陰又成了越國的領土,一路輾轉,最後到楚國破越時,淮陰終成楚地。
而自從楚王后裔熊啟,在淮陰登位為楚王后,這座城市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了“楚國”的新都城。
甚至有淮陰本地人,暗中稱此城為“淮郢”,還頗為自豪。
沒想到小小淮陰,竟還有成為一國都城的一天。
只是,如今這座臨時的楚國都城,陷入了一片恐慌中。
“秦軍來了!”
“大王正在和東邊那支渡淮過來的秦軍交戰,回援淮陰的兵卒不過萬人,我聽說這次來的秦軍有好幾萬呢。這般兵力差距下能守的住嗎?”
“為什麼令尹還不率兵回來!淮陰若失,那這楚國不又亡了嗎?”
……
當秦軍從東陽繞道,避開楚軍的善道防線,直逼淮陰的訊息傳來後,整個淮陰城中人心惶惶,甚至在秦軍還未抵達時,不少人趁亂逃出此城,往四周山野村落奔去,各尋生路。
就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黑色的秦旗終於出現在了淮陰城的西南。
“將軍,據我軍斥候抓獲的楚人交代,馮無擇將軍已經於數日前在淮陰東部渡淮上岸。偽王熊啟得知後,立刻率兵前去截擊,如今兩軍正在激戰。”
“偽王熊啟在知道我軍逼近淮陰的訊息後,又命楚將蔡嫋率一萬楚軍回援淮陰,欲要憑藉此城阻擋我方前進。”
負責探查之事的二五百主蘇角,神色嚴肅的向趙佗和諸將稟報軍情。
“嗯。”
趙佗點點頭。
淮陰有三萬楚軍,熊啟自率兩萬正和馮無擇部鏖戰,同時派一萬回援淮陰阻擋趙佗。
如果趙佗能先擊破這一萬楚軍的話,就可以從後方直撲熊啟軍陣,與馮無擇部進行前後夾擊,如此一來,楚軍必敗。
但如果熊啟搶先將馮無擇部擊潰後,他就可以率軍回師,與這一萬楚軍匯合,共同迎擊趙佗部,屆時失去了馮無擇的支援,秦楚兩軍誰勝誰負還很難說。
所以從眼前的淮陰局勢來看,誰最先擊破眼前的阻擋,戰場結果就會偏向誰。
“楚軍敗定了,那一萬楚軍回守淮陰是個失策,將軍只需派出萬人屯在城外,圍而不攻,便可將淮陰的一萬楚軍反堵在城中。屆時將軍再帶精銳直取叛賊熊啟,便可獲得此戰勝利。”
趙廣沉聲開口。
諸將點頭附和,皆道城中楚將不通軍事。
“荊楚之將,敗則自戕,故而善戰者越來越少,倘使那昭平、項渠之流沒有敗後自殺謝罪,我軍哪能順利抵達此處。”
趙佗嘆息著搖了搖頭,如今對面的楚將出現失誤,只顧著收縮兵力守城,讓他可以順利撲殺熊啟,這勝利已然在望了。
不過趙佗心裡總有種擔憂,這種憂慮並非莫名其妙出現,而是來自於對項燕那數萬楚軍的忌憚。
以項燕的老辣,難道會不知道景同突襲失敗後,淮陰將面臨險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