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兒此番伐楚,定然能立下大功。”
李斯滿面春風,走入宮門,他向問好的幾個中郎點了點頭,便大步往巍巍秦宮深處走去。
李斯很開心。
因為自從伐楚一戰正式開始後,從前線傳回來的都是捷報。
最初,當李信選擇分兵親率三萬奇兵從楚國側翼插入,突襲壽春的策略傳回秦廷時。
整個秦國朝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以邦尉尉繚為首,好幾個沙場老將都對李信的戰術予以抨擊,認為此策太險太奇,一個不慎就有覆滅之危。
甚至還有人悄悄議論此番選將的錯誤,認為應該讓蒙武當主將,李信做副將。
眾多老將都對李信的這個策略不看好,在這種形勢下,李斯自然是憂心忡忡。
他是荀卿高徒,儒法大家,是治國好手。
卻對軍爭之事屬於外行,最多能憑藉看過的兵法和人侃上幾句,落到實處卻不太行。
既然老將們都說李信不行,那就多半不行。
李斯有些懊悔,自己竟然將李由託到了李信麾下,萬一真出了什麼事,那可就萬事皆休。
但他當時讓李由上戰場的決定,其實並沒有錯。
秦滅六國,已經到了尾聲。
天下之間只剩齊、楚、殘代罷了,李由要是不趕在滅楚的時候上戰場去混點軍功,那日後哪還有快速立功升爵的辦法。更別說因為公主趙佗之事,李由心神不定,上了戰場立功,也是一個讓他振作的法子。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秦強楚弱,在有識之人眼中,都知道秦必滅楚。
所以李斯對這場戰爭很放心。
只是沒料到李信此人如此不靠譜,竟然選擇了這種險策。
好在隨著李信突入楚地後,每隔一段時間傳回秦國的都是捷報。
李信已攻破平輿。
李將軍已拔取寢丘。
果敢的李將軍已拿下胡邑。
勇猛善戰的李將軍已經渡過潁水,即將前往下蔡,飲馬淮水。
淮水以南,便是壽春……
楚國方面似乎對李信的戰術沒有預料,任憑李信這支奇兵在其腹地橫衝直撞,向著楚都壽春進發。
李信的掏心戰術即將成功!
“李信,乃寡人之飛將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