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裡,相當於後世的居民小區,是封閉式的結構。
每一個裡都有“裡牆”環繞,高度在七尺上下,和一般的成年男子差不多高。
裡牆上有門,由專門的裡監門來看管。
這位裡監門就相當於後世的保安大爺,每天的工作就是早上起來開門,晚上關門,還負責防火防盜,不過這工作也不輕鬆。
秦律規定,若是失火燒了里門,就要罰他一盾。
進了里門,是一條有固定寬度的通道,稱作里巷。巷道兩邊各有住宅按照長條狀排列。
巷道左邊的被稱作閭左,住窮人。
右邊的則是閭右,豪富之人居之。
趙佗被分配到的住宅是在閭右的深處,是一處公士宅邸。
他用裡典給予的管鑰(鑰匙)開啟住宅大門,帶著橫走進去。
這處宅邸很大,院牆裡面不僅僅只有住的房子,還包含屋外的大片院落。
院落的空地上種著二十多株桑樹,正張開它們光禿禿的枝幹歡迎著新主人的到來,一陣風吹過,捲起地上厚厚的落葉,在空中飛揚。
空地上有著一口水井,不遠處還有一座倒塌的穀倉。
院子的角落有專門用來排洩汙水的排水管,不過早已堵塞。
正中的房屋雖然沒有像穀倉一樣倒塌,但也因為原主人被罰去做了奴隸,無人打理而顯得年久失修,土築的屋牆在風吹雨打中裂開了許多縫隙,門戶間更是蛛網密佈,塵埃滿地。
雖然一眼看去殘破不堪,但趙佗很滿足了。
在這裡,他終於有了一個家,不再是無根之萍,隨處漂流。
身後的橫亦呆呆的看著住宅。
沒有遲疑,趙佗和橫立馬動手,開始打掃起這處廢棄已久的住宅。
到了下午時分,他們兩人終於把這住宅打掃乾淨,雖然看上去還是很破舊,但已勉強能夠住人。
只要再添置一些傢俱,前院養一隻看家的黃狗,屋後的圈裡添兩頭豬,一個家的感覺馬上就有了。
趙佗甚至在心裡冒出了一個就此安家,過平淡生活的想法。
但這想法只是冒了一個頭,就被他直接掐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