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
經過一番還算激烈的討論,已是基本有了定議,雖然尚未確定儲君人選,但已為諸位皇子敲定了王爵封號,至於就藩一事,皇帝陛下很是痛快地下了定論,沒有給朝臣們發揮的機會。
先皇共有七位皇子,如今還在世的也只剩下三位,分別是大皇子梁瑜,封號晉王;四皇子梁珏,也就是當今皇帝梁亨;八皇子梁瑛,封號楚王。
朝臣們一致建議,將晉王梁瑜加封為秦王,將楚王梁瑛加封為晉王。
至於當今皇帝陛下的諸位成年皇子,也各有王爵封號。
大皇子梁俶加封為齊王,並且授禁軍左神武軍大將軍,正三品軍職,統領五萬禁軍,開了皇子獨掌禁軍兵權的先例。
二皇子梁儋加封為楚王,雖無其他官職,但皇帝陛下允其參加朝會,瞭解政事。
四皇子梁倓封魯王,就藩於河南道青州,允其開府建衙,可挑選一萬禁軍作為王府護衛。
五皇子梁僅,雖是不在京城,但也封了趙王。
六皇子梁佋封燕王,就藩於河東道朔州,允其開府建衙,並授其為虎賁軍大將軍,正三品軍職,統轄五萬將卒,是為第二個掌握兵權的皇子。
七皇子梁佺封為韓王,並無其他官職,允其依舊住在京城。
九皇子梁偲封為吳王,就藩於淮南道楚州,允其開府建衙,可挑選一萬禁軍作為王府護衛。
十皇子梁侗封為越王,留在京城。
八位皇子,四位留在京城,三位就藩地方,如此古怪局面,前所未有。
不過既然皇帝陛下開了金口,文武之首又不反對,那麼其餘的朝臣自然不會提什麼反對的事情了,分封王爵的事情就這般乾脆利落地解決了。
接下來該忙的就是工部、禮部了,齊王、楚王留守京城,自然也要開府建衙,急需挑選府址,儘快設計建造。
出京的三位皇子,則是需要在禮部的忙活下敲定細節章程。
至於韓王,依舊住在八王府內。
值得一提的則是越王,被皇帝陛下責令,依舊居於八王府,顯然是失了聖心,日後並無再進一步的可能了。
朝會結束以後,中書省擬定旨意,再由皇帝簽字蓋章,最後經門下省複核,確認無誤後,宣旨的內官帶著聖旨出了宮門,朝著八王府而去。
此乃後話,先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