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在陽城通往古城鎮的一條路上,一隊隊刑天軍的兵將們排列成四列縱隊,一個個披掛整齊,大踏步的朝著前面行進著。
而肖天健駐馬於道旁,看著這些手下的兵將們從他身邊經過,不斷的抬手還禮,向這些隨同他出徵的隊伍敬禮。
這一次他出兵河南,雖然八月已經定下,但是為了在他離開之後這裡控制區的穩定,他還是在九月間拿下了高平和澤州,使得整個控制區連成了一大塊,徹底解除了澤州盤踞的官軍對於陽城的威脅,使得作為核心區的陽城更加穩固了許多。
而隨同他第一批南下的兵馬,他則選擇了羅立、李栓柱的二三兩個營作為他此次南下河南的主力,另外他還帶上了剛剛完成編列的教導營,作為他的預備隊,除此之外,還有兩哨五百人的精幹輜重隊和鑽地鼠梁鐵頭的五百人的工兵營也隨行一起出徵,同時作為民務官一系的人員,付德明抽調出了以羅穎傑為首的一百餘名已經相當有經驗的民務人員這一次也隨肖天健一起南下。
而經過再一次仔細考慮之後,因為此次南下河南物資供應上,更多的要依靠他們自己,補充會相當不易,而炮營雖然大量開始裝備的六磅炮火力強悍,但是對於後勤補給依存度太高,機動力也有點跟不上,會影響到全軍的機動能力,而且一旦山西這邊有事的話,單單留下一個閻重喜的一營兵力,即便是加上石冉負責控制的各地的鄉兵營,兵力也顯得有些薄弱了一些,肖天健最終還是將劉寶的四營和炮營也留在了家中,令劉寶的四營兵分兩部,一部坐鎮高平,監視潞安府一帶的官軍,防止他們從高平再次進犯,另一部則分駐於沁水縣,合當地兩個鄉兵營,鎮守沁水一帶,監視平陽府和絳州一帶的官軍,防止他們從這一帶入犯。
至於閻重喜的一營,則兵分兩路一路坐鎮垣曲縣,卡在瞭解州通往垣曲縣的山口,另一部分則由閻重喜率部坐鎮陽城。
至於炮營,則暫時作為機動力量,留在雙峰寨,一方面在雙峰寨炮兵學校加強對炮兵的訓練,另一方面隨時應付官軍大規模的入犯,以現在黃生強的炮營的火力,放在任何一個方向,都會成為官軍的夢魘,所以在目前情況下,肖天健將炮營留下,也是一個相當穩妥的安排。
趁著這一次打下澤州,各營兵將都彙集起來之後,肖天健在經過仔細的斟酌之後,考慮到今後刑天軍入河南之後,還會不斷的進行擴軍,刑天軍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原來的營一級的編制已經不能適應發展了,於是對於刑天軍兵制再一次進行了整頓,以適應未來的擴軍。
而這批留守的隸屬於戰兵系統的諸將,則都交由閻重喜統帶,在肖天健離開之前,將其整合在了一起,總兵力和戰鬥力都不弱於年初刑天軍全部實力,並且正式將其稱之為刑天軍暫編守備師,閻重喜暫時擔綱第一任守備師師長同時兼領他的一營,負責留守山西的軍事方面的事務,省的因為大家級別一樣,一旦有事的話,出現閻重喜無法調動跟他平級的黃生強抑或是劉寶,其目的就是使得職責分明。
在刑天軍組建之後,肖天健短短三年之間已經數次對刑天軍進行了改編,以適應軍隊的建設發展,剛開始的時候,他因為對這個時代兵制的不瞭解,試圖直接用後世的兵制,來對手下進行編組,班排為基礎單位,但是因為大家不熟悉這樣的稱呼,都有些排斥,還有點感到彆扭,後來在天龍寨的時候,他索性尊重手下的意見,將部下們改稱為哨將、隊將、什長,再接著編成營之後,便又有了營將之說。
這樣的編制雖然附和當時的需求,但是在對於軍官們的稱謂上卻完全自成一體,甚至可以說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連他自己有的時候也覺得稱呼起來很是彆扭,肖天健仔細考慮了一下之後,決定還是套用一些後世的軍官稱呼,來對他麾下的軍官進行任命,反正眼下後世的軍官系統即便是在西方也沒有正式形成,而他本來就不在官方的體制之下,一切都是他自己說了算的,只要利於以後的軍隊建設,他想稱呼手下軍官什麼就稱呼什麼,誰也管不著他!
以刑天軍目前的編制情況,營已經成為了刑天軍一個基本的獨立作戰單位,一營的兵力基礎是一個以五五製為單位組建起來的戰鬥集團,混編有五哨長槍兵、火銃手、刀牌手為基幹兵種,前段時間他為了增強各營的獨立作戰能力,又給各營增補了一個五十人左右的斥候隊,作為營屬偵查和輕騎兵力量使用,增補了超過一哨人馬的大行李隊,作為營屬輜重隊使用,同時給各營補充了一哨營屬炮隊,使除了新編教導營之外的四個步兵營都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獨立作戰的能力。
如此編制軍隊的方式已經跟這個時代任何軍隊都不一樣了,倒是有點接近眼下西方一些國家的步兵團的編制,與後世的軍隊相比,基本上達到了一個加強團的兵力,肖天健考慮之後,反正大家已經習慣了營的稱呼,而他的軍隊又是以五五製為基礎進行編制的,遂決定原來的營的稱謂繼續保持,營將全部改稱為營長,直接在作戰師的下面,取消了旅團兩級編制。
至於營以下的各種編制,原來的一哨人馬則再次改稱為連,哨將還改稱為連長,連以下是五十人的隊,隊將稱呼不變,最基礎的什長和伍長則繼續予以保留,如此一來,隊伍的編制便一目瞭然,他自己叫起來也感覺舒服了許多。
而這樣的改變,對於軍官們來說,倒是也沒什麼不滿意的,總之他們各自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什麼也耽誤不了。
更何況在經歷一場有一場的勝利之後,肖天健在刑天軍的地位已經不容任何人質疑,幾乎所有兵將,對於肖天健都視若神明一般,充滿了盲目的崇拜,在他們眼中,現在肖天健不管讓他們做什麼,都是對的,只有肖天健能帶領他們走出貧窮,使他們揚眉吐氣,所以肖天健要做什麼,在刑天軍之中絕不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所以他推行兵制漸進性改革,自然也是一通到底,根本沒有任何阻力。
在經過這樣的調整之後,肖天健將這次隨他南下的幾營兵馬,合稱為南征第一師,直接由他自己統帶,形成了一個兵力達到七千人左右的兵團,並且趕在出發之前,在蓮花寨下誓師成軍,踏上了出征的道路。
對於這一次南下河南,軍中兵將們也都很是興奮,肖天健在出發動員的時候,為麾下的兵將們描述了一個宏偉的藍圖,許諾只要在河南打下一個屬於他們的地盤之後,隨軍出征的每個兵將,都將會分得二十畝土地,這還不算因為戰功受賞的那一份賞金,如此一來,出征的兵將們頓時軍心大振,一個個都興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