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葬明全面戰爭> 第一百三十六章(2)國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六章(2)國債 (1 / 2)

大年三十晚上,整個南京城內開始鞭炮齊鳴,在南京城鐘鼓樓上,響起了一陣悠揚的鐘聲,隨著鐘聲的響起,在鐘聲之中大中朝終於送走了他們立國之後的天元元年。

雖然眼下南方尚未歸服,陝西大中軍還在和大順軍廝殺,可是南京城之中,卻已經是一片祥和之色。

大中朝的建立,加上大中軍的行動,徹底摧垮了南直隸的明朝勢力,將許多根深蒂固的家族,連根拔起,並且在無數大中朝官員以及兵將的努力之下,迅速的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肖天健也為了答謝那些為了大中朝忙前忙後的文臣武將們,特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宮中設宴,宴請朝中諸臣同樂一下。

席間肖天健也放開了心懷,請出了三個皇妃作陪,和諸臣推杯換盞痛飲了一場,時間真的如同白駒過隙一般,眨眼間他回到南京城便已經三個多月的時間了,隨著他的還朝,大中朝也開始頻繁的調整了起來。

原本僅僅是搭建起來的框架,在這幾個月間,被迅速的完善了起來,一批批經過選拔和考察之後的官員,開始走上了他們的崗位,為大中朝的振興效力。

這些官員之中,既有一些是前朝舊吏,也有一些是透過科考選拔出來的新秀,更有一些之前並未在大明朝當官,但是卻在民間聲譽甚隆的賢士,隨著大中朝的崛起,這些人紛紛被肖天健啟用,充實到了各地為官。

雖然這次大宴群臣規模不小,但是卻還是有不少大中朝的功臣並未能趕上參加這次大宴,其中軍中諸位大將,像閻重喜、羅立、劉寶、石冉、羅汝才、李栓柱、王承平、刁正、李凌風、趙衛國……等等大將眼下都因為軍務在身,正在各地駐守,另外還有像盧象升這樣的重臣,也需要在各地主持政務,所以不可能都趕到南京城參加這次肖天健的大宴群臣,能參加大宴的也僅僅是一些留在南京朝中的大臣和武官。

說起來是一場大宴,但是肖天健再一次表現出了他的吝嗇,在宮中所置辦的酒宴,菜品並不算多,而且都是一些常見食材,雖然有些山珍海味,但是也僅僅是普通之物,好歹這些菜餚經過名廚的調理之後,味道尚算是可口,要不然的話真就會被人鄙視了。

不過肖天健在大宴之前,也說過了,大中朝新立不久,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到處都是要花錢用錢的地方,不管是他還是諸臣,都要勤儉持家,不得鋪張浪費,更不能驕奢淫yi,畢竟現在大中朝還有無數百姓,連果腹之物都沒有,他們這些執掌國家之人,便無理由太過享樂。

所以大宴之上,也沒有什麼絲竹歌舞助興之類的東西,主要僅是君臣之間以及大臣之間的閒聊罷了。

雖然這次大宴很是簡樸,但是氣氛卻相當不錯,諸臣對於肖天健這個皇上,登基之後,卻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始終還保持著清醒狀態,稱帝之後,既不選秀入宮,也不鋪張浪費,極盡可能的省著花錢,作為這些想要有所作為的大臣們,他們自然理解肖天健的這種吝嗇,所以潛移默化之下,大中朝這些文臣武將們,自然也就跟著肖天健,不再追求奢華,對於這樣的酒宴,所以也沒有什麼意見。

肖天健也沒有端著皇帝的架子,而是坐在上首位置,頻頻對著諸臣舉杯,一邊喝酒,一邊談及一些國家大事,所以說是一場年夜宴,其實說白了,更像是對大中朝立國這一年來的總結大會。

北方現如今已經基本上平定下來,在南方的物資調運之下,再加上邊關一帶有精兵駐守,暫時不用擔心建奴以及蒙古人破關入寇,所以北方的糧荒逐漸的正在得到緩解,一些南下逃難的百姓,在得知北方平定之後,業已開始在各地官府的引導下,逐步的返回北方,利用這個冬季,做好開春之後復耕農田的準備。

大批散佈在各地的流賊以及兵匪,在各地大中軍的打擊之下,要麼灰飛煙滅,要麼便向各地大中官府繳械投降,接受安置,雖然短時間之內還不能徹底解決這些事情,但是肖天健也相信,在隨後一年之中,基本上可以將這種混亂結束。

老百姓的恢復能力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提供可供他們生存的土地,他們便會煥發出巨大的熱情,投入到恢復生產之中,再加上兵禍連連,以至於許多地方的人口都出現了大減,還有大中軍幾乎將那些大明的權貴以及勳戚皇親國戚們連根拔起,原本被這些特權階層大量侵佔的土地,被大中朝收回,所以安置流民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大量的土地,被大中朝各地官府,以賞功的名義,分發給了有功將士,讓其家人耕種,同時大批土地以或租或售的方式,限量分配給無地的民眾,即便是民眾無錢購買或者租種土地,大中朝戶部也下文,令各地官府可以用貸款的方式,將土地賣給民眾,將土地分派給民眾,這樣的話土地便可以回到普通百姓手中,但是以貸款賣土地的民眾,則需要付出相對較低的利息,同時未來幾年間,拿到土地的百姓,還要分批償還貸款,讓大中朝今後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裡,不斷的收回大量的資金本金還有額外的利息,在大中朝最初三十年之內,透過土地買賣,可以有一個相當穩定了收入,遠比單靠財政收入要多的多,這也為大中朝最初發展的幾十年時間,爭取到了喘息的機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