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葬明1620> 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議遷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議遷都 (1 / 2)

就在早朝之時,諸部官員再一次提出了定都之事,現如今大中朝已經建立過了一年時間,肖天健卻還沒有最後確定定都在何地,這對於大中朝的許多事務,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現如今北京已經被肖天健攻克,收入了囊中,官員們在年前便開始多次討論過定都之事。

現如今朝中有兩個意見在進行爭論,一個意見是現如今北京已經攻克,而且因為北京在拿下來的時候,並未發生激戰,在肖天健的嚴令之下,大中軍入城之後軍紀比較嚴明,北京城內的各個官府衙門以及皇城都沒有遭受太大的破壞,所以部分大臣認為,肖天健完全可以將京師定都在北京城之中,這樣好處是隨著京師定都北京之後,定會使得北方的經濟恢復更快,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北遷,對於恢復因為戰禍和天災造成人口劇減的北方得以更快的恢復。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的意見是北京城距離關外太近,容易受到關外蒙古人抑或是建奴的侵擾,另外定都北京,要花費很大,倒不如就定都在南京城之中,而且南京城地處中國中間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兼顧到南方,再加南京城周邊皆為富庶之地,定都南京可以減少對於北方的漕運負擔。

這兩種意見已經爭論了很長時間,大臣們也各抒己見,為此爭論不已,所以眼看著北方局勢逐步平定下來,這件事便再一次提了出來。

肖天健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件事,而且他也是比較傾向於定都在北京城,因為一旦大中朝定都北京的話,政治中心註定會北移到北方,這對於北方經濟和人口的恢復,無疑會助益良多,而且有助於下一步恢復對遼東乃至是蒙古的統治。

因為地緣的原因,中原政權這幾千年來,屢屢遭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對於北方局勢的穩定來說,定都北京都可以加強對於北方的控制,這一點肖天健是認同不少力主定都北京的大臣的意見的。

但是之所以肖天健遲遲沒有下定決心馬上定都北京城,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南方几省現如今尚未平定,現如今臨時定都南京,對於他未來指揮平定南方几省有莫大的好處,另外現如今他正大力發展海軍,許多有關組建海軍的事情他要在南京城盯著辦才行,畢竟這個時代的大臣們的陸權意識很強,沒有幾個人很重視海權,也沒有幾個人對yu大海今後對中國人的重要性有很清晰的認知,這使得肖天健短時間之內並未打算到北京定都,他必須要先將海軍的建設以及平定南方局勢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才行,這也是他遲遲沒有決定最終定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就是憑藉著他對歷史的瞭解,歷史上李自成之所以輕鬆的拿下了北京城,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對大明王朝非常不利,那就是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整個華北地區曾經發生過一次規模非常大的鼠疫疫情,造成了大量的民眾死亡,波及面非常之大,軍隊這樣人員密集的地方,鼠疫的危害更是嚴重,造成了北方明軍大批死亡抑或是喪失了戰鬥力。

結果在李自成在率軍北上的時候,北京城之中基本上已經是十室九空,守禦京畿的明軍也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使得李自成相對比較輕鬆的拿下了北京城,控制了華北地區,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李自成想要輕鬆拿下北京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說這場未來可能發生的大鼠疫,也是造成明朝覆亡的客觀原因。

現如今如果按照歷史上來說,才剛剛到了崇禎十五年間,肖天健不知道北方未來還會不會發生這麼大規模的鼠疫情況,如果現在就立即定都北京城的話,勢必要牽動大批人員和軍隊北移,一旦北方再按照歷史上的那樣,發生大規模的鼠疫的話,對於他大中朝來說,無疑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甚至於可能動搖國家的根本。

故此有這一層顧慮,也是肖天健遲遲未下定決心定都北京城的原因之一。

現如今諸臣又一次提出了定都議題,很顯然如果肖天健不做出一個明確的決定的話,對於今後政事的發展,肯定會起到不利的影響。

聽著兩派意見各持己見,在朝堂下爭論紛紛,肖天健咳嗽了一聲抬手止住了正在爭論的諸臣,沉吟了一下之後,開口道:“諸卿都是為國著想,定都之事也確實不宜久拖不決,諸卿的話都有道理,看到諸卿為這件事爭論,朕其實很高興!

至於定都於南京還是北京這件事上,兩廂都有好處,但是也都有缺點,朕意還真是一時難斷呀!

不過從長遠來說,朕卻以為,定都北京利大於弊,假如定都北京的話,無疑對於北方的經濟人口的恢復助益良多,而且還可以震懾北方,可謂是三全其美之事,雖然前期會因為漕運增添負擔,但是朕以為這件事並不是什麼難辦之事!

大明漕運弊政太多,而且漕運消耗甚大,滋生出不少的腐敗,以朕來看,如果想要革除這樣的弊端,漕運完全可以海運取代,海船可以造的更大,單船運量可以更多,沿途消耗也會更少一些,而且速度還可以提高,免去了沿途透過各個船閘之繁,而且海船可以直抵天津衛靠岸,如此一來免去了不少的開銷,所以今後一旦定都北京的話,對於漕運來說,完全可用海運取代漕運!

另外北方雖然現如今糧食尚不能完全自給自足,但是主要原因卻並非是北方土地貧瘠,而是大批前明勳戚佔去了太多的土地,造成了北方糧食短缺的情況,現如今我朝新立,各種弊政近期已經被紛紛革除,料想只需恢復了北方人口之後,以北方土地所產糧食,足以滿足北方糧食需求。

更何況遼東之地甚為遼闊,而且土地非常肥沃,雖然因為氣候原因,一年僅能產糧一季,但是遼東人口稀少,所產糧食足以供北方民眾以及駐軍使用,如果做的好的話,非但不需要從南方向北方輸糧,相反遼東所產糧食,還能向內地輸入!

不要不相信朕所說的話,朕絕非是在臆想,只要我朝今後平定了建奴之亂以後,恢復了遼東人口,加大對遼東的屯墾,料想北方糧食便不成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