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一個充滿了漢家風格的地名。
可是實際上,這僅僅是大唐通往西域萬里之遙的路途之中,在伊吾和吐魯番盆地之間,一個不大的小聚居點罷了。
據說早在唐人的朝廷,還是叫做大漢的時候,這裡僅僅只有著一口甘甜的水井,終年都不曾乾涸過。
往往只有一些遊牧的牧民,路過時稍微地停留一段時間。
但是當有人發現,如果將唐人那一種叫做絲綢的輕薄布料,只要一路向西,越過茫茫的沙漠、戈壁。
抵達了大食,甚至更遠的地方,就能換取一樣重量的金子後。
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駝隊,就不斷從這一條路上出現,並且這一口水井也成了他們重要的補給之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圍繞著這樣一口水井周邊,住下的人越來越多了起來。
其中有著開酒館、提供食宿的商人,有在為這些旅人排遣寂寞的漂亮胡姬,有售賣牲口的販子,有高買低賣的中間商。
甚至在其中,還有著為了利潤不遠萬里來此的唐人。
漸漸的,就是在這裡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大不小的集市,順帶著也成了絲綢之路上,眾多算是並經之地的節點之一。
並且在那些唐人的嘴裡,取了一個滿是唐人風格的地名:平安集……
在上午零下十來度的天氣裡,長著一臉亂糟糟大鬍子,看起來很是有些油膩的中年胡人契必可,依然是站在了自家館子的門口。
敞開了衣服的大襟,揮舞著一柄剔骨刀,在處理著一頭肥羊。
大大的剔骨刀在他手裡,此刻卻像是活了過來一般。
不多時,一頭肥羊就被處理得乾乾淨淨,然後羊頭、羊腿、羊排等部位,紛紛被鉤子掛在了店門口一側的顯眼處。
一些下水等羊雜,則是被扔在了一個大桶中。
做完了這一切之後,契必可相當滿意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後,臉上頓時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自己雖然四十出頭了,殺羊的手藝卻是一點都沒有落下。
話說!在平安集中,對於過往的商隊,以及周邊的牧民和馬匪們來說,最為出名的東西並不是哈里斯。
那一個突厥人店裡,喝上一口能讓全身燥熱起來的‘三勒漿’美酒。
也不是乎魯兒,這一個鐵勒人店裡那一些大屁股大凶,一旦是跳起舞來腰桿子會扭到了飛起,心頭也是莫名火氣的胡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