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14 佈局 (1 / 3)

「擴大的冶金研究所建設地點,有些同志認為還是要放在大城市。特別是高校多的城市,這些同志認為,這樣遭受人才的時候比較方便。」帶著建設新一個研究所任務的馬少成,把研究所的框架搭起來後,在最後選址的時候大家分歧就大了。

沒辦法,只能把這個問題又帶給了高建武來拍板。

「我們是做實用技術的研究,不是搞純理論,放在沒有鋼鐵廠的大城市有什麼用呢?這都沒有可以研究的物件。難道大家坐在辦公室裡面寫寫畫畫,就可以把這些研究做出來了嗎?」高建武聽完報告搖了搖頭。

「以我們現在的鋼鐵產業生產佈局。擴建冶金研究所只能放在我們的重點鋼鐵廠附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隨時研究實踐的基礎實施,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我們重複建設研究設施的成本。」

「我看這個研究所不是放在晉陽,就是放在奉天最為妥當,現在這倆個地方的鋼鐵產量幾乎佔了我們一半的產能,在這裡研究的物件多,研究成果的轉化也最為方便。鋼鐵處針對這兩個地方拿一個調研報告出來看看放在哪裡最合適?

【鑑於大環境如此,

你們必須要把他們的優缺點都羅列出來。」高建武把要求部署下去。

遇到了這攤子事情,對於高建武來說就有了新的研究課題,帶著問題來看,高建武很快發現不僅僅是鋼鐵行業和研究所的佈局,現在根據地越來越大,在工業的佈局上面,也越來越複雜。

一方面要注意到當地的工業發展,另外一方面也要考慮到資源的匹配和交通運輸產品銷售等環節。

這些東西就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了。

在高建武原來的時空,產業佈局方面走了很多的彎路,把有限的產業資本浪費了不少。

哪怕是高建武對這些弊端現在也沒有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法,但是他有一個基本的解決思路。

那就是必須考慮到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配置,將同一個產業,上下游集中在某一個區域內發展,大幅度減少運輸以及中間不必要環節的成本。

說白了就是產業帶發展的規劃。

但是這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從自然資源、運輸條件到人力資源配備以及區位發展的需要,中間需要考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小馬,除了研究所的選址對比研究,接下來你們再研究研究我們以鋼鐵為核心的重工業佈局,看看鋼鐵的重工業產業鏈條上有多少產業,然後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最具有經濟性的佈局,這個你找一批專家來研究研究,我們不需要有太多的因素分析,先做到產業資源,上下游應用的產業關聯關係,各個產業核心成本又在哪些方面,做好了把這個報告給我。」高建武想到就做,把這個課題也部署下去。

就像鋼鐵行業,鍊鋼鍊鐵需要的煤炭,以及鐵礦石這些是產業鏈配置的自然資源,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不宜離礦山太遠。可以極大的減少運輸的成本。

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到鋼鐵的下游應用,那就是鐵路、公路、橋樑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軍工、機械裝置行業、房地產行業、汽車行業、船舶行業以及未來大批次出現的家電產品等。

多個產業交叉形成了一個複雜的工業生態鏈,在這個生態鏈中間,究竟如何佈局配置才能取得全域性最優,依靠盲目的方式操作顯然不行。

打發走馬少成後,高建武感覺自己也需要思考思考,不能就坐等專家研究,有些事情自己沒想明白,專家的意見說不定就誤導了自己的思維。

對於一片白紙一樣的根據地,現在高建武對於工業佈局的話語權幾乎是最

大的。

他現在把常規的事情分派出去後,也沒有以前那麼忙碌,畢竟是一個決策人,不是一線做事的。

所以高建武特意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來重新梳理一下現在根據地的產業佈局。

目前大部分根據地都是在北方地區,晉察冀、晉綏、鄂豫皖、兩淮、齊魯、奉天大基地,加上華南根據地和南海根據地兩塊,其實目前發展出來的重工業,也就是晉陽鋼鐵工業帶、盛京鋼鐵工業帶和漢陽鋼鐵工業帶是已經成型了。

兩淮重工業目前還只是發展起來鋼鐵冶煉,下游工業鏈條上的應用還沒有多大的起色,目前他們在輕工業方面反而發展更加良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