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筆趣閣>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千古陽謀,永陵子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千古陽謀,永陵子弟! (3 / 4)

胡宗憲望著高拱、李春芳,悠悠說道:“看似區區血緣所繫,但一則聚眾敢死,二則狼狽為奸,所以往往不分青紅、相互包庇,成為法外之人,權行州域,稱霸地方,危害尤巨。

漢武帝之法,固然損點,但不妨礙是個高招,古人、今人,並無差別,漢時無解,今時亦無解,元輔、子實,勿謂言之不預,重演郭解舊事!”

古人、今人,生活方式或許會發生改變,但智慧、能力,基本一樣。

聰明人在任何時代都是聰明人,而愚蠢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是愚蠢的人。

漢武帝是古今皇帝的模板,王道、霸道並濟。

“遷茂陵令”、“推恩令”,以及其他漢武律令,很多是陽謀。

陰謀有跡可尋,是有破綻的,而陽謀是隨勢而動,隨勢而發,無跡可尋,比起陰謀來高明多了,也更加難以實施。

倒不是說完全無法破解,漢武帝的“遷茂陵令”,當今聖上的“遷永陵令”,所倚仗的,是乾綱獨斷、唯我獨尊的皇權。

倒了皇權,陽謀就不復存在了。

造反?

念頭剛在眾人腦海中閃過,便消失的無影無蹤,聖上的統治,比之漢武帝的統治,穩固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除非是活膩歪了,不然,想都不能想。

既然倒不了皇權,也逆不了聖令,又不想徙陵,那唯一的可能,便是陰謀“陽奉陰違”。

想辦法避開這場徙陵。

巧了。

兩千年前的漢朝,也有人是這樣想的,那就是元朔年間名滿天下的俠客郭解。

以平民之身入《史記》的存在。

為了幫郭解避禍,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漢廷朝堂上都掀起了巨大議論,連大漢大將軍的衛青都為之出面求情。

但漢武帝卻以一句話,讓天下臣民,包括衛青在內都無言以對,“能讓堂堂大將軍都出面求情,這樣的人,不是豪強,誰是豪強?”

事實也如此,郭解作為豪族,卻能肆意妄為、殺人無數,養死士、鑄假錢、挖墳掘墓、左右賦役分派……以及,在最後迫不得已徙陵後,怒殺地方上報他名姓的郡縣長官。

而這樣的人、家族,不能為皇權所容,郭解終被滿門抄斬。

說來慚愧,現在的內閣閣臣,手中的權力或許在那郭解之上,但在朝、在地方的影響力,甚至不如郭解。

連郭解都死無葬身之地,想避開徙陵,就要好好想想,自家的下場能否比郭解好。

常言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胡宗憲把話提前說在了頭裡,作為同僚,提醒高拱、李春芳不要試圖在背後搞小動作,要是不聽,以後出了事,就不要怪不念同閣之誼了。

聞言。

高拱神色一正,家族是很重要,但沒有相位重要,況且,高家遷入永陵,也不一定是壞事,身為內閣首輔大臣,不論家族在哪,世人都要給幾分薄面。

遷!

必須遷!

高拱瞥了眼李春芳,立刻著手擬函,命各省府縣衙門統計上報轄內豪強家族,遷入永陵,違者、逆者、逃者、避者,從重、從嚴、從快、從狠問罪,首者殺,餘者流放,所有家財如數抄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