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族中老人說,叔母從第一次病發後,四歲左右就養氣,一直養到十四歲,整整十年,沒有再發過病。
在時下,十四就為成年,就在族人調侃族醫讖言不靈時,六族老出現了。
以叔母的相貌氣質,在陳氏族人都絕無僅有,在那時,族中的少男,甚至是少女都為之心動。
但終究是顆“嬌蓮”,幼時起的告誡,使得少男少女都望而卻步。
叔母的父母,也是打算就這樣養著叔母,沒有婚配於人的想法。
惟六族老是例外,從十歲左右,就對這位堂(表),反正怎麼說都行的少女非常感興趣,也從沒有把叔母當過病人,從那會就經常翻叔母家的牆頭,想帶叔母去玩。
四年,四十八個月,一次都沒有成功,六族老的行徑屢次被發現,族法、家法齊上,六族老捱了無數的毒打,但只要好一點,就會再去翻叔母家牆頭。
就在叔母十四歲過後的第二天,所有族人為之高興,而放鬆警惕時,六族老“得手”了。
六族老帶著叔母走出了家族,走了好久,在快走出南充時,才被家族給找回來。
為了懲戒六族老的膽大妄為,六族老差點被活活打死,但就在捱打時,還咧嘴對叔母笑。
時隔十年,叔母的心再次被觸動,病發欲死,要不是族醫就在旁邊,醫術高超,就真應了讖言了。
再之後,叔母與這位從不將她當成病者的六族老成了婚。
夫妻生活了二十年,六族老聽從族醫的勸告,連孩子都不準備生。
但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而立之年都過了,六族老、叔母遲遲沒有孩子降生,即便族人不說,六族老不說,叔母卻不願意再這樣了。
當叔母將“和離”、“生子”兩個選擇擺在六族老面前時,六族老最終決定試一試。
接下來,有孕、雙亡,在短短時間發生,二十年來,六族老沒有續絃,逢年過節便去叔母母子墳上祭奠。
只是,沒有叔母的“壓制”,陳家多了位脾氣越來越大的族老。
但陳氏族人都知道,先天心疾的叔母死去了,陳家中,多了位永遠解不開心結的族老。
聖上修道有成,“返老還童”可以,那麼,“起死回生”呢?
陳家不知道聖上的極限,陳家不少人也真的想在御前求一顆“仙丹”再活幾十年,但只有六族老,是想讓叔母起死回生,哪怕是自己身死都可以。
六族老不經家族,不經家主,就將門戶豪強家族圖冊交給錦衣衛的行徑,顯然是不符合族規的。
但陳以勤也好,其他族老也罷,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族規之外,還有人情啊。
叔母,在他年幼時,是真把他當成自己孩子看的,這份恩情不能忘。
對其他族老來說,要麼是看著叔母長大的,如女兒一般,要麼是與叔母一同長大的,如姐妹一般。
可陳以勤畢竟是族長、家主,知道了族人違反家規,還是主掌族法堂的族老違反家規,這要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似乎也不太好,沉默了下,道:“二族老。”
“嗯?”
“族法源至宋時,千百年來,早已不合時宜,且聖上三令五申,禁設私獄,禁施私刑,依我看,族法,就廢了吧?”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