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聖人的離去,中樞的權力交接,代表著昭武時代徹底結束。
林如海出任內閣首輔,其後內閣、六部也作出了不少調整,最明顯的就是大量少壯派官員晉封三品堂官,開始執掌權力,成為變法新政最忠實的擁躉。
而就在朝廷永珍更新的時刻,賈琮卻好像從眾人視線中消失般,月餘不見蹤跡。
便是有心人跑去翰林院尋找,都沒有看到賈琮的身影。
《高宗實錄》,賈琮從未想過短時間內草草完成。
事實上無論是《太祖實錄》還是《太宗實錄》,賈琮在看完這兩冊實錄之後,對其上的記錄描述都不怎麼滿意。
就拿太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一場場大戰來說,總是寥寥數語的進行簡單的敘述。
某某年某月某日,帝命某某攻打某地……陣斬十萬,某某府光復……
太祖爺調兵遣將的過程呢?將帥是採用什麼策略計謀呢?將士們浴血奮戰的情景呢?其中百姓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喜悅呢?
實錄實錄,你不能只用草草數語就把後世百姓給糊弄了啊。
記錄歷史,吸取教訓,然後再奮發圖強。
這才是天朝歷經磨難,依舊屹立歷史長河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故而他決定換一個方式去記錄歷史……
起居舍人趙申是大半夜被賈琮從被窩裡拖出來的,天一亮就就綁上了馬車,在幾名親兵的護衛下一路出了西城門,最終在皇陵停下。
“你竟然要重現聖人的一生?這可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
別說還在懵逼狀態的趙申,戴權也被賈琮的想法嚇了一大跳,見過瘋狂的,可沒見過這麼瘋狂的。
若真按照賈琮的想法,他要走遍老爺子當初走過的所有州府,去重新記錄每一場大戰,去重現老爺子微服私訪時查辦的每一個貪官……
沒個三五年甚至是六七年,那是絕不可能完成的。
這個在別人覺得不現實的想法,賈琮卻是極為認真。
“戴公,我不只是為了編撰《高宗實錄》,更是為了走出去看看,看看地方民情,為將來做準備。”
老聖人是個在宮裡呆不住的人,南征北戰打了大半輩子仗不說,他還曾數次下江南、入蜀地,微服私訪的事也幹過不少。
千萬可別覺得老爺子真是為了享受,江南、蜀地,這是國朝最精華的兩個地方。
跟著老爺子走過的路再走一趟,不僅僅可以從地方誌中尋到宮中沒有的特殊記載,還能看一看這些年各地的民生變化。
總是坐在京城,拍腦袋的制定國策,那是不接地氣的。
經過賈琮的解釋,戴權不但認同了這個想法,更是與趙申一同回憶,按照《起居注》中的記錄,在輿圖上給賈琮標註了老聖人去過的州府地方,並貼心的找來了一名內侍,準備讓他跟隨其一同出京。
被“禁足”皇陵的赦大老爺得知賈琮又要出門時,很想跟著一同離開。
可惜這些日子彈劾他的摺子就沒停過,皇帝老爺已經數次派人過來叮囑過,讓他好好呆在皇陵莫要去人前晃悠……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朝各大布政使司、都護府、宣慰司幾乎都呈上了急奏,三千羽林化整為零,將他們當地反對新政的門閥豪紳殺了個七七八八。
經過有司粗略計算,從老爺子駕崩至今不過四個月時間,死在羽林郎手中的人已經不下兩千了,而且數字還在飛快的增加。
這死的人一多,朝中的人就需要有個宣洩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