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倭國而言,這場變亂足以載入史冊。
那是倭國王室最後的掙扎,從倭國的立場來說,這場變亂無疑是正面的,王室和臣民不甘於被大唐奴役統治,於是奮起反抗,雖未成功,但已成仁。
從大唐的立場來說,這不過是一場叛亂,渭南縣公李欽載佈局之後,輕鬆鎮壓了叛亂。
無論怎樣的立場,最終只會留下一個立場。
不久以後,大唐的文士儒生就會來到倭國,設立塾學,從文化上徹底將倭國人同化,繼而臣服,最後納入大唐的版圖。
倭國在歷史上只剩下一抹痕跡,就像成為懸謎的神秘樓蘭古國一樣,千年以後,它只是一個傳說,曾經在遙遠的海島上,有那麼一個國度……
叛亂結束了,該殺的人還是要殺。
居住在飛鳥城的倭國臣子被唐軍一個個從府邸裡揪出來,剝去了華貴的官衣,有的被打入大牢囚禁,有的直接押赴刑場斬首。
飛鳥城外的護城河已被鮮血染成了一片血紅,無數的活人成為屍首,屍首又被抬走埋葬。
接下來的幾日,唐軍在飛鳥城大索全城,大開殺戒。
但凡跟叛亂有牽扯的人全部拿問,無論臣子還是百姓,都被唐軍殺了。
城外還圈禁著四萬餘人,被數千唐軍日夜看管著,這四萬餘人裡,有一半是被尊王令所逼迫,不得不主動來到飛鳥城向中大兄宣誓效忠的。
還有一半則是叛亂之夜的那支聯盟軍,被劉仁願和王方翼所部前後夾擊,毫無生望之下最終不得不放下兵器投降。
那一夜殺了不少人,但活下來的更多。
李欽載剋制再剋制,儘量少造殺孽,但前後還是殺了數千人。
唐軍在飛鳥城內外清算叛逆,李欽載也沒閒著。
中大兄在變亂的第二天便起擬了退位詔書,詔書的內容當然沒那麼陰暗,無非就是寡人身體染恙,不克於行,無法執政什麼的,所以決定退位,望倭國全體臣民不要多想,真跟叛亂無關,不信謠不傳謠。
然後李欽載在中大兄的所有皇子皇女中選擇了一個人當國主。
這個人是女子,名字很好聽,叫“明日香皇女”,是中大兄與國內皇族阿倍家族的阿倍橘娘所生,今年十一歲。
新國主是李欽載親自挑選的,挑選的標準很簡單,因為她的年紀,她是中大兄所有皇子皇女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還有就是,衝著“明日香”這個名字,李欽載怎能不肅然起敬?前世教過他那麼多知識,做人要懂得感恩。
倭國臣子被囚禁,被斬首,李欽載幾乎將倭國宮室朝堂清洗得乾乾淨淨了。
至於這位明日香皇女,倒是不必急著即位,大唐吏部很快會遣來官員,輔左這位皇女成為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