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功罰過,帝王必須具備的品質。
番薯種了兩季,收成巨大,事實俱在。
李欽載立下的這樁功勞算是板上釘釘,無可爭議了。
如此巨大的功勞,李治怎麼可能裝作視而不見?延續數百年國祚的功臣,總不能隨便賞點金銀布帛就算了吧?
道理擺在君臣面前,賞賜太輕微,說不過去。
今日李治將朝中重臣全都召進宮,當著眾人的面鋪墊了半天,又是萬里疆土,又是江山永固,一次又一次地強調番薯對大唐的重要性。
為的是什麼?
為了給李欽載晉爵。
有個很麻煩的問題在於,李欽載實在太年輕了,才二十多歲的年紀,如今已是爵封縣侯,這個年紀封侯已經有點過分了,古往今來鮮有聞者。
唯一能與之媲美的,大概只有漢朝時的冠軍侯霍去病了。
算算日子,李欽載被封縣侯也就兩年前的事,剛過兩年,又要晉爵。
爵位再往上升,可就是縣公了。
一個二十多歲的縣公,你敢信?霍去病都沒這麼風光過。
李治已經預料到給李欽載晉爵,朝中會有怎樣巨大的阻力。
這便是今日他召集重臣,在他們面前鋪墊半天的目的。
擺事實,講道理,李治就是要說服他們。
漢朝能有一個霍去病,朕的大唐憑什麼就不能有一個李景初?
霍去病十八歲封冠軍侯,雖說是特例,卻不是標準,沒人規定不能超過他。
大唐有個李欽載,實實在在為社稷立下這麼多功勞,尤其是引進番薯,更是功德無量,憑什麼不能晉縣公?就因為年輕,資歷不夠?
其實李治鋪墊半天后,群臣已經明白他的用意了。
人群一片寂靜,不少人的臉色還是不太好看。
是的,年齡和資歷很重要。當一個人活到這把歲數時,思想往往變得守舊腐朽,年齡和資歷便成了他們阻攔後來者的一件法寶。
在場的朝臣不是宰相就是尚書,但其中封了爵位的只是少數。
自己在朝堂打生打死奮鬥了一輩子,臨老都沒能混個爵位,哪怕連個男爵都沒輪到自己,憑什麼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封侯封公,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