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官倉這把火是誰放的,基本已是無頭懸案。
沒關係,幸好李欽載不是什麼講道理的人,證據什麼的更是可笑。
理論上吐蕃和吐谷渾兩國都有嫌疑。
如果的吐蕃放的火,那麼目的就是不讓唐軍參與兩國的交戰,本來今年大唐的糧食不多,這也是制約大唐出兵最大的理由。
如今再燒了涼州官倉,或許別的城池的官倉也會被燒,這就更大可能地阻止了大唐出兵幫吐谷渾。
糧食不夠,大唐的王師就像秒射的中年男人,看著白花花的婆娘,疲憊,無奈,有心無力,還不得不忍氣吞聲接受婆娘的鄙夷唾罵。
吐谷渾也有嫌疑。
如果燒官倉的奸細是吐谷渾派來的,那麼目的就是挑起大唐的怒火,並順理成章嫁禍給吐蕃,現如今涼州城的官民都在罵吐蕃,似乎已認定了是吐蕃派人乾的。
若真兇是吐谷渾,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同樣的事只要吐谷渾多幹幾次,大唐就算脾氣再好,只怕也忍不住要出兵了,餓著肚子也要揍吐蕃一頓,如此吐谷渾即將滅國的危機便解決了。
兩國都有嫌疑的情況下,李欽載如何選擇?
他的選擇很另類,不管誰是真兇,我先搶了吐谷渾再說。
五少郎在長安都沒講過道理,來到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當然更不需要講道理。
不管誰惹我,我就惹吐谷渾,不服憋著。
涼州官倉被燒的第二天,孫從東和劉阿四領著一千餘將士再次出發,從西北方向入祁連山脈,進入吐谷渾境內,見人搶人,見糧搶糧。
三天後,一千餘將士滿載而歸,搶得牛羊千頭,戰馬千匹,劉阿四這個不爭氣的居然又搶了一百多個吐谷渾少女。
顯然離開長安後,徹底放飛自我的不僅僅只有李欽載一人。
搶來的牛羊李欽載全部送給了鄭仁泰,以彌補涼州官倉給唐軍的損失。
吐谷渾接連兩次被搶,而且是被大唐背刺,吐谷渾可汗諾曷缽終於遭不住了。
前方將士還在與吐蕃侵略軍殊死相搏,後面的大唐不幫自己就算了,居然還派兵搶掠自己?
搶錯人了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