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李家是個大家族,李勣有兩個姐姐,兩個弟弟,有子二人,女二人,孫輩共有五人。
從大唐需要人口的國勢現狀來說,李家無疑算得上模範戶了,因為生得夠多。
因李勣功高威重,三朝天子接連給李勣的平輩和子孫輩都封了不少官職,這在古代叫“恩蔭”。
恩蔭的意思是,不管你有沒有本事,只要你的親人很牛逼,你就可以當官,你可以不牛逼,而且最好不要牛逼。
一個家族出一個牛逼人物就夠了,多了上頭,上皇帝的頭。
李勣的兄弟和子嗣皆在外當官,孫輩裡面,李敬業,李敬猷,李敬真等皆有官職在身。
李欽載是孫輩裡面最小的,可惜為人太混賬,以前幹過不少混蛋事,在長安名聲幾乎臭了大街。
天子縱有意恩蔭李欽載,也不敢亂封官職,怕出事。
有了官職的人再幹出什麼混賬事,丟的可就是國威皇威了。
飛馬玉雕被賣事發後,估計李治在後宮裡也悄悄擦了一把冷汗。
特麼的,幸好沒給這混賬封官,不然就是打皇家的臉了。
所以李欽載今年二十歲了,卻依然是一介白身,倒也破罐破……嗯,求仁得仁,至少幹混賬事時沒什麼心理負擔。
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麻煩,李欽載孤身從京郊回到李府門外。
穿越過來好幾天了,李欽載對李家大抵已熟悉,對李家的印象不好也不壞,感受很平淡。
談不上愛,也談不上恨。
聖旨釋歸,李欽載回到長安城後,第一時間仍趕回了李家,不是因為他愛李家,而是他無處可去。
如今的他,仍無法完全融入“李欽載”這個角色,反而像個冷靜的旁觀者,平靜地注視著這個陌生年代的一切人和事,不悲不喜。
被部曲們迎回府中,除了劉阿四露出的真摯笑容之外,府裡的下人們對李欽載的去而復返沒有表現出任何興奮雀躍的樣子。
他們露出的笑容只是職業性的,前世李欽載還是個社畜時,對這種職場上的假笑已經很熟悉了。
李欽載身體的前任主人顯然不是良善之輩,從府裡下人避如蛇蠍的表現來看,李欽載對他們荼毒不淺。
進了前院,管家吳通迎上來,拽著李欽載的袖角眼眶便紅了,不知是真是假,竟真的流了幾滴淚出來。